慢性菌痢需要长期而系统的治疗。
(1)一般治疗: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应给予少渣、富有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对病情较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输血,并积极治疗胃肠道慢性病和肠道寄生虫病。
(2)抗生素的应用:应尽可能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作为选用药物的参考。大多数人主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应充足,疗程需较长,且需重复1~3个疗程。常用药物同急性菌痢。
(3)灌肠疗法:可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增强杀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组织新生。可用5%的大蒜浸液或0.5%~1%的新霉素100~200ml或0.5%的卡那霉素10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为防止肠道对药物的过敏,增加肠道内药物的渗透性,促进溃疡愈合,有人主张在灌肠溶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溶液、氢化可的松25mg或中药锡类散。
(4)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发酵型肠道菌群失调,应限制乳类和豆制品。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时,可给乳糖和维生素C;肠球菌减少者,可给予叶酸。可服乳酶生(含厌氧乳酸杆菌)4~6g,或枯草杆菌片剂(每片含菌50亿个),或用枯草杆菌溶液100~200ml(每毫升含活菌3亿个) 灌肠,每晚1次,疗程为2~3周,以促使厌氧菌生长,重新恢复肠道菌态平衡。
(5)菌苗治疗:应用自生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每日0.25ml开始,逐渐增至每日2.5ml,20天为一疗程。菌苗注入后,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并导致局部充血,可促进局部血流,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于进入病变部位而发挥效能。此外,也可试用噬菌体治疗。
慢性菌痢的总体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则需隔离治疗。鉴于慢性菌痢病程较长,其急性症状常有自然缓解倾向,因此,必须反复进行大便培养才能判断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