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敏感和特异的肝癌早期症状及诊断方法,临床发现肝癌时多为晚期,总体疗效差、死亡率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着名肝癌专家、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首席肝癌专家王桂绵教授说,很多人想知道肝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特别肝癌高危人群在认识到肝癌的早期症状后对于预防肝癌意义重大。
肝癌专家王桂绵教授表示,肝癌的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使得大多数人都很想知道肝癌的早期症状,以便提高警惕,早诊早治。然而,遗憾的是,肝癌的早期症状几乎没有。这是由于肝脏隐匿在上腹深部,有肋骨作屏障不易发现肿块;同时,肝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早期病变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病程多半已进入中晚期。临床上,大部分早期肝癌患者是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的。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是为亚临床期。
肝癌早期也并非一点症状都没有。据肝癌专家王桂绵教授介绍,肝癌早期往往会出现伴癌综合征,虽然这些症状并不出现在所有的肝癌患者身上,但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应该及时的检查身体,看是否存在肝癌,如果是就应该迅速治疗。
肝癌早期的伴癌综合征
肝癌的伴癌综合征是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伴癌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
(1)红细胞增多症——肝癌伴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约2%~10%。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往往正常,骨髓象显示红细胞增生活跃,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往往增高。肝癌专家王桂绵教授认为,肝硬化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症是肝细胞趋于恶性转化或已经发生肝癌的一项可靠指标。
(2)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低血糖症是肝癌常见的伴癌综合征之一,往往在巨块型肝癌患者中多见。
(3)高血钙症——高血钙症的发生是由于肝癌组织分泌异位甲状旁腺激素所致。临床特征为高血钙、低血磷表现。肝癌伴高血钙症需注意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肿瘤骨转移加以鉴别。当出现高血钙危象如嗜睡、精神异常、昏迷时,易被误诊为肝癌脑转移或肝性脑病,应予高度重视。
(4)高胆固醇血症——国外报道肝癌伴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高达38%,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经手术切除后血清中AFP和胆固醇水平呈一致性下降,复发时可再次重新一致性升高。因此,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肝癌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手术切除或肝动脉栓塞后肿瘤复发的参考指标。
(5)血小板增多症——肝癌伴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生成素的增加有关。经手术、肝动脉栓塞等有效治疗后,血小板数目可降低至正常,而未能切除癌肿的患者其水平则高居不下,因此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肝癌术后疗效判断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28P阴性的肝癌患者可以出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7)其他全身症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降钙素增高、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肥大性关节炎、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卟啉代谢紊乱有关。
王桂绵教授表示,虽然伴癌综合征仅见于部分肝癌患者,但这些症状有时先于肝癌局部症状出现,甚至成为首发症状,如能及早认识,可提供诊断线索,使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机会。同时,对某些症状的及时处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肝癌高危人群:
中老年人: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
男性: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
乙肝病人: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往往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确实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危险性高达10.7倍之多。
饮食不洁者: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硝酸盐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嗜烟酒者: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发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非常深切。如果再加大量吸烟,就会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促进肝癌的发生。
一项临床跟踪调查发现:肝癌高危对象的发病率比总发病率高出11倍! 王桂绵教授提醒肝癌高危人群注意以下这些疑似肝癌早期的症状:
(1)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稳定多年,没有发冷发热,而突发肝区及胆区闷痛或剧痛。
(2)30岁以上的成年人,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可扪及包块,质地硬,表面不平,且连续观察增大趋势明显,而病人却没有明显不适者。
(3)口干,烦躁,失眠,牙龈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胀满,肝区不适者。
(4)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为最明显,伴有厌食,烦躁,肝区不适,以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者。
(5)反复腹泻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胀,按胃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不能根治,并有肝区闷痛,逐渐消瘦者。
肝癌专家王桂绵教授指出,高危人群其实也可以与肝癌交错而过。只要这些人能每六个月接受一次甲胎蛋白检测与B型超声波检查,就能在肝癌的早期被发现出来,近半数病人能作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