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那么,什么是血友病a呢?下面就让康网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什么是血友病a?
血友病a又称抗血友病因子A(antihemophiliafactorA)缺乏症,或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遗传性、先天性因子Ⅷ缺乏症。新近认为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乏,致血浆中FⅧ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从而引起凝血障碍而出血。
血友病a是典型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其特点是男性发病,女性传递。此病早在2000年前被犹太人所注意,12世纪时在阿拉伯文中有血友病记载,19世纪时由于英国王室人员中出现了血友病甲,并波及了欧洲各王室,被称为王室病。
据美国最新调查显示,血友病a患病率在男性约1/(5000-10000)。总发病率约占存活男婴的1/5000.本病出现程度与血浆FⅧ活性相关,重症型(血浆因子Ⅷ水平<1%)、中症型(1%-5%)、轻症型(5%-25%)分别占美国血友病患者的43%、26%、31%.由于采用FⅧ替代治疗的进展,使患者的生存期从20世纪的11.3年延长至60-70年。现在美国已初步建立FⅧ基因突变的数据库。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友病a发病的分子机制:可以是基因突变、缺失、插入异常片段、基因重排等。最新资料是:
(1)FⅧ和其基因:FⅧ基因定位于Xq28,距端粒仅1.5Mb,约占X染色体全长的0.1%,由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组成。FⅧMRNA长9029bp,编号2351个氨基酸,分子量300KDa的蛋白质。FⅧ生成的来源未完全了解,有报道称在肝、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有FⅧ基因表达。
(2)FⅧ内含子22基因倒位:内含子22基因重组是45%重症血友病甲的发病机制。倒位产生的删减蛋白极不稳定,不能积累到一定水平,故患者的FⅧ水平测不出,呈重症型,临床出现重症出血。此基因突变起源于患者外祖父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由于男性XY染色体大区带的非均一性,减数分裂有利于基因重复序列的私自重组,女性则因为存在第二个X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完全配对,从而不发生上述情况。但带有这种基因倒位患者的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FⅧ基因的其它突变:FⅧ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基因突变的统计资料(至1999年5月止)显示:<1>点突变309例,其中85%为错意突变致单个氨基酸替代;15%为无意突变,产生早熟的终止密码子;<2>mRNA剪接异常38例;<3>大片段(1-210Kb)基因缺失92例;<4>小片段(1-86bp)基因缺失77例;使框架移位。FⅧ表达丢失;<5>1bp-3.8Kb基因插入28例,致框架移位和临床表现严重。
(4)血友病A遗传规律性:血友病甲是典型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病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患者具有一条含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无法正确控制Ⅷ:C(Ⅷ凝血活性)的合成,所产生的因子Ⅷ分子结构异常或含量减少。
扩展阅读:血友病遗传吗?
血友病是性染色体隐性基因的,所以男生和女性的发病者的染色体分别是XaY、XaXa。所以血友病甲有四种遗传方式:
1、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儿子为正常,女儿均为携带者。
2、正常男性与女性携带者结婚,所生儿子50%可能患有血友病,女儿50%可能为携带者。
3、血友病甲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结婚,其女儿为血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概率各为50%,其所生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占50%。
4、男女都为血友病患者的人结婚,其所生子女均为血友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