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现在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而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很多,想要有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那么,如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呢?下面就让康网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药物治疗
那么和其它关节的类风湿一样,患者必须接受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近年来国际上比较认同的药物治疗原则是:1.早期治疗,2.联合用药,3.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种类包括:1.非甾体类抗炎药,2.病变缓解性抗风湿药,3.免疫抑制剂,4.糖皮质激素,5.植物类抗风湿药等等。
二、物理治疗与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减缓关节炎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功能锻炼是类风湿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情况下,关节肿痛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在肿痛减轻的缓解期,应该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畸形。
三、外科治疗
如果接受了较长时间正规的药物治疗,膝关节的症状仍然很严重,则需要行关节镜下的滑膜切除术。类风湿的病理过程是从滑膜到软骨、骨,早期进行滑膜全切术可比较有效地防止关节软骨、骨被类风湿病变侵蚀,造成关节不可逆性的病废。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时机应该是在一段时间正规的药物治疗后,并且在关节明显破坏之前进行。
如果膝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畸形、活动受限,表明膝关节的破坏已经很严重,就只能进行关节表面置换术了。相对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表面置换手术难度要大一些,因为多数患者都有或轻或重的屈曲挛缩或内外翻畸形、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韧带功能不全,组织愈合能力及抗感染能力差。从这一方面来讲,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不要一味延迟手术时机,过晚的手术,因为病变过于严重,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人工关节使用年限。
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常常会有气湿下降、气压降低、湿度增高的现象,这3种因素就是造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湿度的改变起主要作用。
在阴天、下雨、寒冷、潮湿时,尤其当病人祸不单行,在冬季同时患上冻疮时,关节肿胀和疼痛则可同时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及其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全,引起血管舒缩缓慢、不充份,致使皮肤湿度升降迟缓而造成。
当遇到潮湿时,湿度增加,使关节神经敏感性增加;而寒冷时,血流缓慢,血中和滑膜内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同时血中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甚至会出现暂时性血栓形成,加上湿度下降时血中冷球蛋白凝集及关节滑液内透明质酸含量增多,使滑液粘度增高,这样就加大了关节运动的阻力,从而使关节疼痛加重。此外,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来看,在湿带、寒带和亚热带多见,热带则较少;潮湿地区多,干热地区少。
当然,天气变化仅仅是促使发病的一个条件,只要人的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可以不出现关节疼痛。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平时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体质,就是在天气变化时,并非一定会出现关节疼痛,原来疼痛的关节,疼痛的程度也不一定会增加。
常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是上述几种,但是,小编提醒大家一点,具体如何选择治疗方法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来决定,大家还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祝您健康。
扩展阅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
1、自身免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在一些诱因引导下,体内的一些免疫球蛋白沉积在滑膜等结缔组织内,形成免疫复合物,其后会在体内补体的帮助下,形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继而会释放一些蛋白酶,产生致炎因素,使关节软骨、肌腱、韧带和滑膜出现炎性损伤。
2、遗传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3、感染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有些学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内分离出链球菌,且一些病人常有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局部淋巴结增大,故认为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但使用大量抗生素却不能控制发病,仅用感染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还有其他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种族、体质、精神紧张、天气变冷、潮湿等诸多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