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现代人却被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或烦恼困扰着。据市精神卫生中心统计,诊疗人次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递增,其中以20至4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特别是一些特殊职业人碰到困扰后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紧张、失眠等各种不适,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障碍,婚姻家庭矛盾等。专家建议,有必要为一些压力特别大的特殊职业者设置专门的心理疏导室,及时清理这些人的心理问题。
无奈病人呻吟声 夜班医护者“胆战心惊”
市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主任曹新妹告诉记者,几乎每位护士都曾为病人的无理取闹,或是工作压力偷偷哭泣过,也有一些护士整天面对血淋淋的伤者,在心理上留下阴影。
华山医院门急诊副主任顾建英告诉记者,新的医生、护士对于抢救各种各样的病人开始都会产生不适,不过好在能慢慢适应。此外,急诊科医务工作者轮流值夜班,很多人对上夜班都会有“胆战心惊”的感觉。“多数医生都害怕上夜班,”顾主任说道,“整夜听病人呻吟让人很难熬。”
据顾建英介绍,一般护士受到委屈或心理压力大,护士长都会给予特别关注,谈心、安慰、沟通是最常用的方法,也不乏有护士会咨询心理医生。
接听电话遭骚扰 客服人员普遍亚健康
一位从事前台接待的曾小姐向本报反映,她每天要接不同的电话,作同样的答复或解释,有时还要追踪反馈信息,时间长了,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就缠上了她。
上海电信的黄小姐专门负责处理10000客户投诉。由于投诉者大多不会心平气和,有少数人还会无理取闹,长期下来,黄小姐一看到投诉单就出现恐惧心理。
移动上海公司1860客户服务中心热线经理唐小姐称,上海移动共有900万用户,月初或月底1860服务人员尤为繁忙。1860接线人员常会接到情绪激动的客户打来的投诉电话,夜间甚至还有骚扰电话。
根据公司的规定,接线人员必须基本满足、理解客户的要求,不能主动挂断客户的咨询电话,因而接线人员在长期侵扰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烦躁、疲劳或头疼等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