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腿肌肉酸痛程度评分[2]
该评分量表(Sensation Rate'SR)由Richard H在1988年制定,该量表分12个等级,由受试者在运动前和每天运动后即刻按量表评分。该评分越高则提示小腿部肌肉疼痛越重。
(2)小腿肌肉最大及收缩力量的测定
使用Biodex测力仪,测定受试者运动前,第1天、第4天和第7天运动后即刻的肌肉最大收缩力量。用肌肉运动的峰力矩和受试者体重的比值来表示(PT/BW)。该比值降低提示肌肉疲劳加重。
统计学方法:各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多组数据间的差异以单因素的ANOVA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含量与各项评判运动质量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前三项主观感觉和情绪的评分方法为:用第1至7天运动后即刻所测定的评分减去运动前的评分,得该项的绝对变化评分。肌力测定的评分为用第1、第4及第7天运动后即刻小腿肌肉力量测定值(PT/BW)减去运动前PT/BW得肌肉力量下降的绝对值。以每一位受试者上述四项指标不同运动天数变化的绝对值为X,以每一位受试者第七天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降低率(第七天血清作用下淋巴细胞转化率减去运动前血清作用下淋巴细胞转化率)为Y作二者的相关分析。
2 结果
大强度运动后血清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我们测定了运动前,第1天、第4天、第7天运动后即刻和第七天运动后24小时所采集的血清对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其cpm值分别是5047±841;4500±812;4315±780;3456±576以及5636±1536。结果表明,第七天运动后即刻组血清具有显著抑制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P=0.03'n=11'ANOVA检验)。以上结果提示,大强度的运动持续7天后使人体的血清具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该抑制作用在24小时后消失。
大强度运动前后主观情绪感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运动前相比,每天运动后即刻的主观情绪感觉评分增高,说明受试者在进行该运动后运动心情变坏。
大强度运动后主观疲劳感觉的变化:RPE评分的结果表明,受试者进行该运动后主观感觉疲劳程度的评分上升到15分左右,说明,这次实验中所采用的运动强度达到85%左右,属于大强度运动。(表1)。
运动后小腿肌肉力量的变化:本次采用的运动方式主要引起小腿肌群的离心收缩,这种运动方式极易造成肌肉损伤,引起延迟性肌肉疼痛。我们的实验显示,受试者进行该项运动后,疼痛感觉评分显著提高,说明受试者的小腿部肌肉受到损伤,产生了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症状,除此以外,用Biodex仪测定肌肉最大收缩力量的结果表明,受试者进行该项运动后,肌肉力量显著下降。
3 讨论
文献已有报道,骨骼肌运动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指耗氧量超过机体最大耗氧量的75%),会降低人体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数目及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有人认为,大强度的运动对机体是一种应激刺激。体内的某些“应激性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交感神经递质,阿片肽等升高。这些物质均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人认为,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能量物质缺乏,影响了免疫细胞的质和量,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5-8]。究竟运动如何影响免疫功能,一直不十分清楚。在我们以往的工作中证明,应激后在血清中出现一种大分子蛋白质,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9]。这种蛋白的产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10]。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在运动员剧烈运动和小鼠耗竭性游泳后的血清中也存在有这种免疫抑制蛋白[1,11]。本工作则发现,大强度的运动,受试者血清能抑制正常淋巴细胞的转化,其抑制成份的分子量大小与我们以往报道的相同。为分析该抑制蛋白产生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将同时测定的受试者主观情绪感觉的变化;运动时的运动量;运动后小腿肌肉受损伤程度的指标与血清的抑制作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主观情绪感觉评分越高,血清的抑制作用越强(即免疫抑制蛋白产生的量越多),说明运动期间不愉快的情绪可能是大强度运动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的原因,而与运动量的大小及肌肉的损伤程度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