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辛夷花,在河南南阳产区已经出现不同的杂交品种,其中比较优良的品种有“腋花望春玉兰”、“桃实望春玉兰”以及“猴掌望春玉兰”等。
对于这些来源于近缘品种和杂交种的药材,性状往往非常相似,需要结合植物分类学,追根溯源,才能正确鉴定中药来源品种。
此外,也有一些近缘品种或杂交种的药材性状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如栀子,《中国药典》(2005年)收载中药栀子的植物来源是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实际中药商品市场,还有来源于水栀子和大花栀子等品种的果实供药用。一般认为水栀子供染料使用,栀子才是药用品种。从性状来看,栀子圆而小,水栀子呈长椭圆形,长几乎为栀子的2倍。
这些因植物学界和药材界对药用品种的不同看法,导致一些实际供药用的品种,其性状特征鉴定指标没有得到记述,也有待系统整理。
3.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随着饮片炮制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对传统炮制工艺的改进,也为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引入了新的课题。如炮制机械的使用、炮制方法的更新、中国南北炮制方法的差异也都给饮片的内在和外观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探讨、总结和建立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特征亦属当务之急。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伪者自古有之。现代商品社会与市场经济的运营对中药性状也有一定影响,出于赢利目的,一些药材会被“化妆”后以新的面目出现,如采用硫熏的方法干燥百合、贝母、山药、菊花、枳壳、当归等药材,硫熏后饮片的颜色往往会有所变化。这些中药饮片技术标准的建立需要与市场管理相互配合。
4.采收期、产地、保存时间
来源于不同采收期的药材,其性状特征会有不同的变化。如连翘,青翘是早期采收,呈绿褐色,先端不开裂,破开后内有种子,而老翘是晚期采收,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已裂成两瓣,种子多已脱落。再如天麻有冬麻和春麻之分,冬至后采挖者为“冬麻”,其质坚实体重,有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春麻”为立夏前采挖者,与冬麻相比,质松体轻,顶端有残留茎基。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药材,外形亦会产生变化。如枸杞,宁夏枸杞呈长圆形,味甘甜,色泽红润,泡水显清淡,粒轻,易上浮;新疆枸杞呈圆形,极甜,色泽新鲜时红,后暗,易变软,粒重,泡水后水色红,易下沉。
不同保存时间的药材,其颜色或气味亦具有一定的变化。如五味子、枸杞,储存不当或时间久后容易变黑;山茱萸的新货紫红色,具酸气;而陈货棕褐色,气微弱,味酸涩苦;陈皮以陈年者为贵,新鲜的陈皮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气香;久放后颜色变深,气香浓郁。
这些来源于不同采收期、产地以及保存时间的药材,其产生可能的性状差异也需观察、总结和记述,同时探讨这些性状差异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为“辨状论质”提供指导。
结语
谢宗万教授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先生积60年本草学与药材鉴定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在于“辨状论质”的观点。翻开《中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印度药典》和《香港中药材标准》等标准,均将性状描述列在首项,可以说性状鉴定始终是中药鉴定的基石。
药材的分类、鉴别、质量评估是绵延千年尚未解决好的历史难题,从此角度考虑中药鉴定也是保障安全用药的前沿学术课题。如同中医临床诊病“辨证论治”一样,“辨状论质”作为中药鉴定的基础,是中药经验鉴别的精髓,应当认真整理继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