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学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具体是什么含义呢,下面就和康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211大学是什么意思吧。
211大学是什么意思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211”。
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1]
“211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拓展阅读:权威论述
提出“211工程”,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虽然中国财力有限,但中国的大学在面向21世纪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些达到国际水平。所谓国际水平,主要是讲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除了中国自己特有的以外,还有一些带有世界教育共性的方面,如科学知识体系、培养创造性人才、探究未知等等。全国千余所高校都要达到世界水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有了“211工程”。
“211工程”指的就是,中国政府在面向21世纪要办好100所左右有特色的高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这些学校和学科各不雷同,都要办成特色,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我看还是雷同化,都在向清华大学看齐。学校综合化,一搞大就管不了,特色就不鲜明了。美术学院招生都招一万人,有几万人的美术学院,这不得了!我的印象是,法国有200所美术学院,但是每所美术学院都是几百个人,因为他们老师几乎是一对一的教学。音乐学院也是这样。
“211工程”是解决当时高等教育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起了非常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明确了高等教育在发展中的一个带有指导意义的问题,即要有重点地发展。确定“211工程”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特色大学,教委也不知道怎么样指导全国的高等教育,重点抓几件什么事情,学校领导的精力应该抓什么。实际上当时提出的是对整个高等教育如何抓的问题,什么是重点的问题,应该办成什么样大学的问题,这些大学既是中国的又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这反映了国家教委在新时期面对市场经济,如何办现代化大学的问题。看来是100所,实际上对全国高校都有指导借鉴意义。
所以“211工程”一提出来,就受到大家的肯定,得到国家计委的支持。如果再坚持几十年,不断地发展下去,中国必然会产生在世界上优秀的、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而且办好这些大学又直接拉动九年制、十二年制的普通教育,它的拉动作用很大,同时会向社会扩散。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大学的办学水平。
“211工程”在整个教育战线上起到了一个示范、突破、指挥棒的作用。“211工程”的学校办得越好,中国的教育发展就越好,科学技术水平就越高,人才出得就越多越好,在世界上的地位就越高。这完全反映了中国特色,反映了新时期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
办好“211工程”院校,并校、扩大招生,都应该实事求是。如果超出了我们的条件,就管不了学校,也管不好学校。凡事都有个度,没有度,就超出了管理范畴,我把它叫作管理边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管理边界,这个管理边界既是物质的,又是社会的、思想的、文化的。学校太大了,发生很多问题都管不了,几乎成了一个自由状态,谁都管不了。上学的地方不一样,住的地方不一样,学校的校长要开个会都难。离开了管理科学,离开了管理边界,人为地做任何事情,创造规矩,做不到。我不大赞成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它应该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自然发展的过程是指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它本身就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但是,这些学校办得太大了。清华大学前些年就提出来,不能办大,要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如果再大,就把清华这个牌子弄坏了,清华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威信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