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进补,来年打虎”,为了冬补,有的人自行购买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有的到医院找中医望闻问切后,量体进补;有的选择各种膏方进补……但有些人却越补越“虚”,出现腹胀、腹痛、上火、恶心等症状,即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着《本草新编》,“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故补之法亦宜变。补中而增消导之品,补内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补而补之,更佳也。”这句话狭义上是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补药,广义上则泛指补药在被消化吸收后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是“虚不受补”,并在以下几个原则指导下,科学进补。
1、调理脾胃
胃气指脾胃之气,是后天生化的源泉。《黄帝内经》指出:“五脏者,皆察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说明人以胃气为根本,也因此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不仅食物,药物也要经过脾胃功能的运化,才能够输布全身,发挥其疗效。同时,脾胃不适影响药物的消化吸收,而某些药物也会增加脾胃负担,甚至损害脾胃功能,加重其病变。因此,在冬补时,应慎重选用药材、食材,并兼顾脾胃的功能,保护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