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粘膜瓣法 此法不需缝合直肠壁,感染机会较少,有其优点。如直肠缺损较宽,疤痕多,用分层法缝合张力大,影响伤口愈合,适用于直肠壁裂口较短的病例。如裂口长,为了遮盖裂口,翻下来的粘膜瓣亦需较长,则恐其远端的血液循环不够。步骤如下:
①消毒外阴。
②暴露手术野。
③阴道切口及剥离阴道壁粘膜瓣在阴道后壁做倒置V字切口,形状如“半圆形”,切口两侧下端在肛门皮肤皱褶凹陷的外方。以左手食指伸入阴道,大指在阴道内,用组织钳向外牵引阴道粘膜,以纱布遮盖手指向下剥离阴道壁,直至裂口的末端以上,避免粘膜瓣过薄或穿孔。此步操作必须小心谨慎,如粘膜中部穿孔则前功尽弃,只能再改用分层法。
寻找并缝合肛门括约肌,缝合提肛肌等。以下步骤同分层法。
手术完了后,过剩的粘膜可伸在外面在新肛门的前方如痣疮样。此时不宜将粘膜剪短,但可将粗糙面对合,术后粘膜可以回缩。偶有术后患者感到突出物不适,可在局部麻醉下切除。
为了避免手术失败,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①感染引起伤口裂开,手术野即在肛门周围,手术者常需一指伸入直肠做指示,因此术前肠道准备,术前直肠内塞入纱布,肛指伸出后换手套,随即用酒精纱布由前向后涂擦肛门周围。缝合阴道壁前,伤口用消毒生理盐水冲洗一遍。如有出血或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的患者,在缝合阴道壁时,可置橡皮条引流,保留48小时后抽出。
②在分层法手术中直肠阴道瘘常发生在顶端,所以顶端的第一针和第二针缝合很重要。同时要游离足够的直肠面,以免缝线的张力过紧。
③由于裂伤时间已久,括约肌萎缩或形成疤痕组织,常可导致括约肌功能不佳。因此,术前数日应在肛门皮肤皱褶凹陷处牵引括约肌,以了解功能情况;术时于该处再次试验括约肌,如括约肌无法缝合时,必须很好地将提肛肌及会阴体肌肉加以缝合,必须很好地将提肛肌及会阴体肌肉加以缝合,以便有效地控制大便。
④术后虽然控制大便功能恢复,但外观上阴道口直连肛门,无会阴体。术时应注意缝合会阴体肌肉,可缝合二层,使阴道粘膜面和会阴皮肤面形成直角。
⑤在屡次修补失败的病例,可采取皮下切断肛门括约肌的方法,以避免伤口的张力和肌肉痉挛。一般在5点钟处进行切开。临床实践证明,此法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