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女生:我不会让学校蒙羞
艾滋女生要在京找工作
朱力亚,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第一个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当她的爱情离开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失恋的痛苦,还有身体上永久的伤害,朱力亚在和外籍男友交往中不幸患上了艾滋病。她将自己的日记公布在网上,并随后结集为《艾滋女生日记》出版。日前,朱力亚作为“携手为儿童,携手抗击艾滋病”活动的爱心大使来到北京,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要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然后快乐地生活。”
朱力亚:我要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然后快乐地生活
核心
提示
艾滋女生当上爱心大使
朱力亚,中国艾滋病群体中第一个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当她的爱情离开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失恋的痛苦,还有身体上永久的伤害,朱力亚在和外籍男友交往中不幸患上了艾滋病。她将自己的日记公布在网上,并随后结集为《艾滋女生日记》出版。日前,朱力亚作为“携手为儿童,携手抗击艾滋病”活动的爱心大使来到北京,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要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然后快乐地生活。”
艾滋女生
故事
热恋深渊
男友离去
身染艾滋
朱力亚和外籍男子马浪当时都在武汉上大学,两人的恋情开始于2003年。和所有年轻男女一样,朱力亚享受到了爱情的温暖和浪漫。朱力亚告诉记者:“马浪是一个特别绅士的人,他很文雅,很帅,待人平等。”从2003年11月开始,马浪的肺部感染,两人并未在意;2004年开学,男友病倒;2004年4月2日,朱力亚和马浪最后一次亲密接触;4月3日早上,马浪说要去北京办点事情,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当天下午,马浪就读的大学外事部门找到了朱力亚就读的大学。经过检查,可怕的HIV病毒已经肆虐在朱力亚年轻的体内,而马浪也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
学校将朱力亚安排到了一间单独的宿舍。朱力亚说:“我觉得我的生命突然变短了,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我都用黑黑的窗帘把唯一的一个小窗户遮挡起来,我害怕知道外面的世界,而且它们好像都已经和我无关了。”HIV病毒将朱力亚推向了深渊,她把所有能够记录大学学习生活的东西都烧了,她每天都在写遗书。
2004年5月,朱力亚不得不离开深爱的大学校园,寻找了一份工作以维持生活,朱力亚告诉记者:“我没有告诉我家人病情,即使是离开学校我也是以修完学分,提前毕业为借口的。”2004年8月,试图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朱力亚遭到学校的拒绝,她不得不再次回到了社会。
恐惧冷静
脱去“外衣”
正视现实
因为朱力亚的英语口语比较优秀,所以辍学之后她很快找到了一份英语老师的工作。她告诉记者:“和学生们相处得非常好,没有人知道我是HIV感染者。我不能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他们。”有朋友到家里做客,朱力亚会慌忙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好,深怕因为病情伤害到自己和朋友、同事的友情。就是在和别人吃饭的时候,她也小心谨慎。朱力亚说,这是一种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生活,害怕别人看穿真实的自己。
患病初期,朱力亚认为自己很快就会死亡,所以从没有坐过飞机的她用全部打工的钱买了一张从武汉到西安的飞机票,但是过安检门时朱力亚害怕了:“我想完了,这门肯定能查出我的病情来,它一叫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吗?犹豫了好长时间我才大胆走过去,居然门没有响,我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2004年10月和2005年5月,朱力亚来到一个艾滋病病人较多的村庄,“村里有许多艾滋病患者,年轻的、年老的,我感觉到了死亡。但我感到,我比他们强,我甚至还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可以帮助他们那些可怜的健康的孩子们。回到武汉后,我开始正视现实。”
2005年3月和6月,朱力亚勇敢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了新华社银川分社和广州《人物周刊》的记者,从那时开始,朱力亚开始直面世人的目光。就这样朱力亚脱去了沉重的“外衣”,她终于可以轻松一些生活,“现在我和朋友吃饭大家也都不会介意我的病情,而我也会主动请服务员多拿一副筷子,这样的感觉很轻松。”之后,朱力亚慢慢把自己的日记公布在了网上,没想到一时间网友们褒贬无数。
申辩坦然
不再理会 网友褒贬
“日记在网上公布以后,我没想到有那么多网友在关注它,但是更没想到的是居然有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坏女孩,他们认为我之所以染病,就是因为找了一个外国男朋友。”朱力亚说,那段时间是自己最痛苦的时候,因为竟然有那么多人不理解她,甚至用语言伤害了她。朱力亚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都守在电脑前为自己申辩,但渐渐地我发现,这样更容易让自己不高兴,所以我不再理会网友们的评论。”
2005年年底,朱力亚的日记被出版社结集成书出版。朱力亚告诉记者:“之所以向公众讲述自己难以启齿的经历,就是要让大家从我这面镜子中懂得什么是危险,怎样自我保护。”
日记出版发行那天,朱力亚没有像其他作者那样坐在主席台上,而是在台下挑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安静地坐着,直到发布会结束,为这本书写序的濮存昕准备走出场外的时候,激动的朱力亚才赶过去和濮存昕说话,“我特别感谢濮老师,濮老师到武汉一所大学作演讲的时候专门作了一首诗送给我。这次我出书,他又给我作了序。”
不过渐渐为人所知的朱力亚也增添了一些烦恼,“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了一个叫朱力亚的女孩子得了艾滋病,虽然我的照片在见报的时候都作了处理,但是上街的时候当看到有人看我,我都会觉得有些不自在,有些害怕被人认出来。”但是记者注意到,当朱力亚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是带着微笑的,她的心情似乎并不十分沉重。
朱力亚告诉记者,她并不恨马浪,如果马浪还活着的话她会去教堂为男友祈祷。
艾滋女生
心语
■关于学校
他们没有给我机会
在学校,朱力亚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特别是口语特别出色,大二的时候就是外语系培训部的部长。但是自从学校知道了朱力亚的病情后,校方把她和其他同学隔离开来,之后朱力亚不得不休学。2004年8月,朱力亚要求返回学校,但被当时校领导用一个极没有说服力的理由拒绝了。朱力亚说:“我深爱的人走了,而学校却毫不留情地将我推向社会,当时我真的绝望了,那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我没有地方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自杀的想法时刻都在包围着我。”
朱力亚表示,自己对学校有非常复杂的感情,她是一个好学生,还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一张HIV的诊断书化为灰烬,朱力亚说:“学校保留了我的学籍,但事实上我和学校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
■关于父母
认为女儿能挣钱了
直到现在,朱力亚的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得了艾滋病。他们只是认为女儿提前完成了学业,可以独立生活了。朱力亚告诉记者:“我不能想象父母知道病情后的心情,所以我不得不隐瞒我的实际情况。生病那么长时间,我都没有向家里要过钱,相反我的父母认为我很能干了,可以挣好多钱了。如果可能的话,我将永远不把实际情况告诉父母,能瞒多长时间是多长时间吧,实在不行再想办法。”
国家给艾滋病病人提供了一些免费治疗的药物,但是必须有当地户口才给,但因为害怕上医院看病的时候被人发现,朱力亚一直不敢到家乡看病。朱力亚说:“有一次参加电台的一个晚间节目,为了避免让爸妈发现,我特意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跟妈妈说去给同学过生日,这才出的门。我不能让他们知道我的情况,我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关于未来
在北京好好生活
现在,朱力亚在北京租了间房子住了下来,她告诉记者:“房租很贵,几乎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所以我需要赶快找一份工作,这样我才能生活下去。”朱力亚没有简历,她求职的方式只能通过病友们或者志愿者们帮助寻找,但目前她没有参加过一次面试。“我对工作没有要求,我的底线已经很低很低了,就是只要给我工资能够让我生存就行了,这个愿望非常迫切。”
在记者采访时,朱力亚专门穿了一身粉红色的衣裤,她告诉记者:“我本来喜欢黑颜色,但是自从生了病,我的这个喜好就不得不改变了,因为黑色本来就给人感觉挺冷酷的、不好接近,所以我必须把自己穿得温暖一些,让别人觉得我开朗,愿意和我交流。”
作为“携手为儿童,携手抗击艾滋病”的爱心大使,朱力亚还有一些社会活动,但是在这之余,她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帮助国内的一些志愿者翻译艾滋病人的资料,给美国发一些信、翻译一些艾滋病的资料等等。现在朱力亚的故事打动了一个国际上致力于防治AIDS宣传的机构,她正在走进他们的视野。
朱力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前,一定要穿一套漂亮的衣服,做一个发型,化上浓妆,向全世界的人大声宣布:朱力亚的悲剧要结束了!预防艾滋病一定要加大力度!希望有一天,你们看到的不是我的背影!我不会让学校蒙羞,善待艾滋病人只会得到尊敬!”
朱力亚的经历
●2002年9月3日 到武汉某大学外语系报到;
●2002年9月13日 邂逅马浪;
●2004年4月 被查出患艾滋病;
●2004年5月 休学;
●2004年10月 在武汉找到一份工作;
●2005年8月 在网上公开日记;
●2005年9月 回到学校上完大四课程;
●2006年1月10日 日记结集出版,并在地坛医院举行首发仪式。打算在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日记节选
公开日记
在我的生命结束之前,我要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苦难,要把这些内心的感受公布于众。我要做点什么?这个念头一直在我的心里闪着。我是由于当初的无知,不太了解艾滋病知识,不懂得自我保护,导致生命走向了尽头。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更多的年轻生命重蹈覆辙。于是更加坚定了公开身份的想法,我深信:如果用公开我一条生命的悲哀,能够唤醒一个正在犯错或者即将犯错的年轻朋友。挽救一个年轻、鲜活的健康生命。那么我公开身份是值得的。我不乞求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我只是希望健康的朋友能够走进感染者的内心世界,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2005年8中旬
回到学校
不幸的日子会来,也终会过去,当时光流逝,美好会再次来到身边。
告别了灰暗的人生,告别了冰冷的世界,告别了残酷的现实,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光明,终于撑起了自己的一片蓝天。从今以后,我又可以让我的梦想在这里扎根了,我又可以在这里展现我的风采了。我爱学校,更爱知识的殿堂。我的大学校园,我回来了,那个曾经快乐的我回来了,以后我们又可以朝夕相处了……
——2005年9月
专家评价
勇气难能可贵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希恩说,朱力亚是我国第一个公开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她参加过校园“大学生与艾滋病”的讨论。她还撰写了《艾滋女生日记》。作为一位受到病毒侵害的大学生,朱力亚有这样的勇气、决心和表现,的确难能可贵!朱力亚说,她希望同龄人从她不幸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应当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我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朱力亚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此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并不了解的人,是轻率而危险的。在国外,有人提出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ABC。A(Abstinence),节欲;B(Be Faithful),忠诚;C(Condoms),安全套。如果做不到A和B,至少应有基本常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