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
历史考证
《景岳全书》云:"酒渣鼻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后黑。"《医林改错》中强调本病是气血瘀滞所致,主张以通窍活血汤治之。
《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齄候》曰:"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疱匝匝然也。"
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认为酒渣疹色发紫发红,发生于鼻部或鼻部沟侧,是肺、胃部位,多由肺热受风或气血热盛生风所致,久之皮损呈紫红色,且有肝气抑郁之症,乃是肝郁气滞,经络受瘀血阻滞所致。脓疱、丘疹、结节之皮损则是由于毒邪作祟引起。鼻赘期乃是气血凝滞、毒邪内蕴造成。总之,酒渣鼻与热、瘀、毒邪有关,脏腑多与肺、胃、肝、肾有关。
1、血热熏肺型
【辨证】鼻部、双颊、前额广泛红斑,或在红斑的基础上起丘疹、脓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凉血清热。
【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生地、白茅根各30g,当归、川芎、陈皮、黄芩、桃仁、栀子各10g,红花、甘草各6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2、肺胃热盛型
【辨证】鼻部发红,进辛辣刺激性饮食或精神兴奋时加剧,可见口鼻周围皮肤起轻度红斑且有淡红色丘疹或伴有少数脓疱,自觉瘙痒,伴烦热口渴、咽干、纳呆、便秘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 清肺胃热,佐以凉血活血。
【方药】
主方①枇杷清肺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枇杷叶、黄连各9克,桑白皮、黄柏、牡丹皮、栀子各12克,赤芍15克,白花蛇舌草、生地黄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胃热较盛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枳实12克。有脓疱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克,穿山甲12克。
主方②凉血清肺饮(《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生地30g,丹皮9g,赤芍9g,黄芩9g,知母9g,生石膏30g,桑白皮9g,枇杷叶9g,生甘草6g。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
3、.气血瘀滞
【辨证】鼻尖部结缔组织和皮脂腺增殖,毛囊口扩大或见囊肿、丘疹、脓疱,鼻部皮损处颜色呈黯红、紫褐,皮肤肥厚,结节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通窍,行瘀通经。
【方药】主方①凉血四物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当归、川芎、红花、五灵脂、凌霄花各9克,赤芍、丹参各15克,黄芩、牡丹皮各12克,生地黄、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主方②通窍活血汤加减。红花、赤芍、川芎、桃仁、白芷各10g,生姜5片,老葱3根,大枣7枚。水煎服,每日2次,日服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