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政府的这一作用,曾毅院士举了南非和泰国对比鲜明的例证:
泰国于1988年报告约有1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已增加到近100万。后来,泰国政府总理协调各部门,全民参与宣传教育,采取各种干预措施,每天在电视中播放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在娱乐场所推广安全套使用措施等。目前,泰国成人感染率则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2.4%下降到目前的1.7%,感染人数也降为50多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认为,泰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至少避免了6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令人深思的是,泰国的经济远没有南非发达
20世纪90年代初,南非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仅为0.7%,其周边一些邻国则高达10%以上。但由于人口流动,经济开发,来自邻国的劳工来到矿区,吸毒、卖淫嫖娼和性乱,加速了该国艾滋病的流行。由于该国政府忽视预防与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南非艾滋病感染人数达到500余万,占成年人口的20%以上,占整个非洲大陆新感染者的1/6,成为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南非艾滋病为什么大爆发?
“夏淑清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中科院院士、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会长曾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去病情对身体造成伤害外,感染者刚被查出时的恐惧、绝望,加上周围人由于害怕疾病而对感染者产生的歧视,感染者受到的打击可谓内外夹攻。这时,政府、社会团体等方方面面的关怀,直接影响着感染者能否真正从艾滋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政府、社会越能采取积极的措施,病人才能越受益,才能越有利于控制病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