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的艾滋病3、中研一号方,根据在坦桑尼亚治疗艾滋病的经验基础上组成扶正祛邪方,由抑制HIV的紫花地丁等和增强免疫的黄芪等8味中药组成。用于HIV感染者52从事贸易,其中AIDS病人24从事贸易,获总有效率51.92%。经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猴艾滋病模型观察,表明它能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病毒滴度,抑制HIV及逆转录酶活性,提高CD4细胞数及CD4/CD8值,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诱生干扰素的产生等免疫调节功能,产从病理上可看到淋巴细胞增生。上述结果优于AZT对照组。
中药治疗的艾滋病2、人参汤人参汤,即《伤寒论》中的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它能增加已减少的T辅助淋巴细胞,增加具有抑制重组艾滋病病毒的抑制系统细胞,明显增加NK细胞,人参中所含元素锗可净化血液,提高肝脑干解毒功能,抑制HIV。
中药治疗的艾滋病1、小柴胡汤,日本根据中国古代张仲景《伤寒论》的着名方剂小柴胡汤(柴胡、黄岑、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制成颗粒剂,并不辩证(小柴胡证),而是辨病(艾滋病)用药,从而取得疗效。进一步研究其疗效机制,发现能抑制70%艾滋病人的逆转录酶活性,能抑制PGE2和地氧化物的产生,间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分解其方剂成分,发现其中的黄岑提取物有最强的抑制逆转录酶作用,而其两种成分黄岑苷和黄岑苷元也有此作用。还发现它和AZT有相乘的抗艾滋 病病毒作用。这项日美两国多单位科学家合作研究的结果有下列特点:方剂固定,不辩证,便于总结的几点颗粒,质量稳定,便于服用研究由浅及深,运用拆方法,找到有效成分;初步阐明机制(抑制逆转录酶,抑制病毒复制);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古代中医方剂较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