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皮试无不良反映者:
(1)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2)苄星青霉素G(又称长效西林):48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同时口服丙磺舒1g。
(3)水剂青霉素G:160万单位肌注,每日3次,共3天。
以上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即可。在注射以上药物时一定要作青霉素皮试,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如下治疗方案: 大观霉素
(1)大观霉素(卓青):2g肌肉注射。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患者。(注射后配合7日疗程的四环素或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2)红霉素:首量1g,后用0.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3)氟哌酸:800mg 1次口服。
(4) 四环素:首量1g,后用0.5g,每天4次,共7天。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5)头孢三嗪(菌必治):0.25g肌肉注射。适用于耐青霉素菌株患者。
(6)氟嗪酸(泰利必妥):200mg,每天3次,共3天。
(7)阿奇霉素:1000mg 1次口服。
(8)青霉素:1500mg 静脉注射,每天2次,共4天。
对无合并症淋病,即早期的没有任何其他合并症的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一般治疗效果好,只要按照上述淋病治疗方案就能彻底治愈。
当淋病有合并症时,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积极治疗,仍可获痊愈。一般讲治疗的药物与治疗无合并症的淋病一致,但是治疗疗程要长,还要根据症状和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认为自己患有淋病并且有合并症时,一定要找专科医生治疗。 如果西药效果不好,可结合中医药治疗。
中草药治疗
使用中草药治疗淋病要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症状辨证施治。患者因不洁性交,感染湿热邪毒,蕴于下焦,以致出现白带量多,外阴红肿的急性期症状;如果未经治愈,淋毒留恋,日久会耗伤肾精,造成肾精已亏而淋毒未去,正虚邪实;也可能因为患者纵欲过度,劳伤肾精,又恰逢外感淋毒浊邪,邪毒乘虚而入,形成正虚邪实的情况。以中药口服治疗淋病,不仅有良好抗菌消炎使用,还可以扶助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另外,中药外治也是中医治疗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缓解局部症状。
外治方:
处方①(《皮肤病性病独特秘方绝招》):生军粉10克 鱼腥草60克 黄柏12克 明矾5克 乌梅3个
水煎外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用于治疗急性淋病。
处方②(《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败酱草1000克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待凉,分2次冲洗前阴。每日1剂。
处方③(《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银花20克 蒲公英20克。
水煎洗涤阴部,每日数次。
中医治疗
一些慢性淋病,即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淋病,中医常辨证为湿热瘀阻证。对于湿热瘀阻的患者,治疗主要是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常用的方药是:
黄柏10克、赤芍10克、泽泻10克、泽兰10克、木通10克、制乳没各10克、琥珀粉3克、鸡内金10克。全方具有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淋止痛之效。湿热重者,加入龙胆草、土茯苓;夹毒热者加入野菊花、鱼腥草;小便淋涩不畅者加入马鞭草、三七粉。
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土茯苓10克、仙茅10克、杜仲10克。全方补肾通淋之功。肾阳不足者可加入仙灵脾10克。
清淋汤 虎杖、土茯苓、贯众、连翘、蒲公英、黄连、半枝莲、木通、瞿麦、黄芪、茯苓、丹参、赤芍各适量,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阻及毒热证者。
补肾通琳汤 土茯苓、生苡仁、怀山药、茵陈、白茅根各30克,熟地20克,泽泻、山萸肉各15克,车前子、各12克,桑螵蛸、生甘草、生益母草各9克,麦饭石颗粒5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肾虚证者。
龙骨一钱,牡蛎二钱,银杏二十粒,甘草末二钱,淮山药二钱,茯苓二钱,毕澄茄三钱。共研为细末,和白檀油四两,配制为丸,每天服二次,每次一钱,空腹时,乌龙茶送下。
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参考。
亚特兰大政府研究人员报道,淋病变得越来越难治了,它已对两种抗生素耐药。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在夏威夷,性传染性疾病的菌株对常规治疗--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的耐药性从1997年的1.4%猛增到去年的9.5%。在堪萨斯市的Mo,在12个病人中发现淋病对一种新的抗生素--阿齐红霉素(azithromycin)产生耐药。
政府建议应用其他3种抗生素治疗淋病,它们都很贵。一个CDC的流行病学家,Susan Wang说,淋病的药耐菌株从亚洲传入,在美国本土产生类似的耐药性也就不可避免了。在1980年代,淋病对青霉素和四环素产生了类似的耐药性,致使这些抗生素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