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年昆明市药品安全宣传月暨第七届家庭小药箱大检查”活动,历经两个月,近日结束。
本次活动累计回收废旧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约10万余瓶/盒,原价值近30万元。为防止这些过期失效药品重新流入市场,危害群众健康,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这些过期失效和假冒伪劣药械进行了集中销毁。
另据统计,今年共有超过10万户家庭接受到了“家庭小药箱大检查”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为近8000多户家庭清理了小药箱,同时对积极参与活动的群众送出了近7000多个精美的小药箱。从12月12日起,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正式实施,此次调价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174种药品。药品降价第一天,记者走访深圳多家医院和药店后发现,药价闻风而动降声一片。可十天过去了,记者发现部分限价药品竟然悄悄“闪离”药店,很难在药店买到这些重新定价的药品。
药店暂时难觅部分限价药
昨天下午,记者选取了三种被列入此次降价目录的三种药品,走访了部分药店,竟然是失望而归。
记者选取的是辉瑞制药生产的阿奇霉素、西安杨森生产的咪康唑(200mg×7)、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的二甲双胍(500mg×20)。其中阿奇霉素的指导价是73.2元,咪康唑的指导价是19元/盒;二甲双胍的指导价是29.2元。
在万泽药房岁宝分店,记者没有找到辉瑞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在华强北的一家中联药行,记者没有找到上述三种药品。记者接连走访亚洲大药房、万泽、深健大药房、宝华平价药行等,结果同样是很失望。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安杨森生产的咪康唑售价16.8元,比最高零售价低了2.2元;(500mg×20)二甲双胍,最高零售价29.2元,但很多药店断货。
一家亚洲大药房分店没有辉瑞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该药店销售人员称二甲双胍目前断货,二三天后可能进货,但当记者询问是否是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的二甲双胍时,销售人员没有正面回答。在深健平价药房一家分店,同样没有阿奇霉素和二甲双胍,销售的西安杨森的咪康唑价格是每盒25元。
药店大多推荐替代品
据了解,本次药价调整是发改委自1997年以来进行的第26次大规模药品降价,此次药价降幅最高达30%,平均降幅达到19%,其中大部分属于抗生素、心脑血管类用药。记者发现,虽然部分限价药品在药店里找不到踪迹,但各药店都积极向记者推荐不在降价范围内的厂家生产的药品来替代。
在景田北路一家药店,记者发现柜台内摆放着不同厂家生产的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尼莫地平等药品,但上述药品都不是被列入限价范围的厂家生产的。记者提出想购买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阿莫西林胶囊,其指导价格是每盒(瓶)30.7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目前没有这种药品,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东北一家药厂的生产的同名药品。
在海王星辰金色分店,记者询问为什么这里没有辉瑞制药生产的阿奇霉素?药店销售人员看了记者提供的限价调整表后告诉记者,这种阿奇霉素目前最高指导限价是72.3元,虽然价格比从前降低了,但其价格仍然要比同类厂家生产的药品要高出许多。“这种药平时就不是药店的主打产品,所以很多药店都不会随便进货”。销售人员介绍说。
降价药为啥销声匿迹?
昨天下午,记者登录深圳市卫人委网站深圳市医院药品价格查询系统,在该系统可以查看到深圳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品信息,主要包含药品名称、规格、厂家、最高临时零售价等。
记者再次选取了在药店找不到踪迹的三种药品进行寻找,发现最高指导限价是72.3元的辉瑞制药生产的阿奇霉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十多家医院都有。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的二甲双胍的最高限价是29.2元,在市人民医院等40余家医院都有销售。而西安杨森制药生产的咪康唑也在多家医院有售。
在我市各社康中心,涉及此次调价的药品并不多见。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药在社康中心难觅踪迹是有原因的。固戍健康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社康中心多以治疗一般疾病为主,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一般会选用同类药物中价格相对低端的药品。以我市为例,我市各社康中心配备的都是795种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而此次调价的药品多为价格高端的药品。
有部分药店销售人员说,这些限价药在药店很难找到踪影,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药品本来价格就很高,不利于大众化的消费,药店以往就很少进货。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本次限价令涉及的17大类174个品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品的比例很大。记者走访部分药店后发现,这1744种药品中药店销售种类最多的不过二三十种。据了解,高档抗生素主要是在医院使用,零售药店抗生素类药品仅占整个药品市场约15%的市场份额。
也有部分药店销售人员表示,在每一轮的药品降价风吹过之后,一些降价幅度很大的药品就会自然断货,因为有些厂家因利润低不愿意继续生产了。
限价令实施限价药消失 只因药店嫌1倍利润太低
【提要】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记者调查,相关药品迅速销声匿迹。限价药品消失背后有何玄机?
中广网天津12月22日消息(天津台记者傅文博 常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12月12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些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大幅降低。国家发改委此举是为了让老百姓能买到便宜药。然而,降价令实施一周以来,记者发现了一个怪现象,相当一部分限价药从药店消失了。
据了解,本次药价调整是发改委自1997年以来进行的第26次降价,其中大部分属于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平均降幅达19%。以辉瑞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为例,《通知》中给出的最高零售限价为72.3元,记者昨天(21日)从天津中景堂大药店尖山路店和南楼大药房看到,售价分别为68.5元和67.8元,也就是说,在12月12日《通知》执行以后,消费者再购买阿奇霉素,每盒将省去十几元,降幅超过15%。
本次限价令尽管涉及174个品种规格单独定价药品,但据了解,就算是本市的大型药店平日经营所涉及的品类最多不过30种。记者随机调查了多家药店,很难找到新通知中部分限价药品的身影。
在河西区黑牛城道的一家药房内,记者发现柜台上的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药物都是不属于限价之列的厂商所生产的。在附近的另一家大药房,当记者以顾客身份要求购买辉瑞的阿奇霉素时,售货员说已经缺货好几天了。
记者:麻烦您下,咱药店有阿奇霉素吗?辉瑞的。治鼻窦炎的药。
售货员:没有。
记者:我跑了几家了,都说没有,从什么时候没有的?
售货员:有几天了,我们现在缺货,现在没有货。
记者:那什么时候能进货?
售货员:这种进口药价格比较高,平时销量比较少,要等很久。你看看这个药,国产的这个药,也挺管用的,价格还便宜。
在南开区万德庄大街上的几家药店,记者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当记者提出要买昆明某药厂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时,这位售货员递给的药品产地却来自哈尔滨和石家庄。
记者:阿莫西林胶囊有吗?
售货员:有。
记者: 这不是昆明生产的。
售货员:你说的那个没有,只有这个,功效是一样的。
记者:昆明那个不是限价吗,便宜啊。你们怎么不卖了?是没利润吗?
售货员:你说的那药限价了,利润没了怎么卖?现在不好做了。
在采访中,一些销售人员向记者抱怨说,虽然说国家规定药品限零售价,但药店的进价没有降低,那就只能卖不降价的药,才能保证利润。为什么这么多限价药品销声匿迹?经营药品多年的业内人士李先生向记者道出了玄机。
李先生:首先,这次限价药品大多是处方药品,一般患者在医院的药房就购药了,因此很多药店平时就减少处方药品的进货量。其次,一部分药品的药店进价高于新公布的最高零售限价,为避免亏损,部分药店将所涉及的药品进行了下架处理,将来是为了退给厂家,减少或者不受损失。
药品限定的价格是有关部门听取了各方意见、经过严格谁之后才作出的,但药店却反映厂家不肯降价,所以卖降价药无利可图。是政府限价限得不合理,还是药店没有说出真相?
前不久,有记者在哈尔滨市场上发现麻杏止咳片也在限价之后失踪了。一种0.26克*24片装的,限价前是每盒8.6元,限价后是3.4元,但记者以购货者身份询问厂家,厂家却给出了1.6元的批发价。也就是说,5.3倍的利润他们还卖,1倍的利润他们就嫌低了。
记者的调查还发现,有些药被限价了,消失了,但又会改头换面,比如原来是片剂的,可能会以胶囊、颗粒的形式出现,目的就是区别于被国家限制价格的产品。当然,剂型的改变,需要国家药监局审批。所以,简单的“限价”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药价高问题,要解决药价高,除了限价,还要严格审批“新药品”,完善国家药品注册制度,不给药品“死去活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