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不宜行石卵路?
台北多間醫院均指出,石卵路剛流行時,幾乎每隔數天便有病例,指踏過石卵路後腳痛得無法走路,當中大部分患者是因為腳底受過度刺激,引發足底筋膜炎,亦有患者是不正當使用石卵路導致後腳跟受傷或扭傷。
最早在公園廣泛鋪設「石卵路」,並將之起名為「健康步路」的台灣,對石卵路促進健康的成效仍待證實,反而因踏石卵路而引發足底筋膜炎等個案屢見不鮮,台北市決定逐步取締公園內現有的石卵路。中西醫皆警告,未有臨證據顯示石卵路確可刺激穴道增進健康,但亂踏石卵卻可引發足底筋膜炎,令腳跟愈行愈痛,糖尿病者、肥胖者、孕婦更忌行。
2.年紀大、易骨折
3.患類風濕關節炎
5.患皮膚病如腳癬
1.5歲以下
姚坦言,什麼腳底按摩、「腳底是人體微縮,與人體內臟相呼應」之說,全是始於50年代的新興學說,其針對性療效有待證實,踏石卵路是否可踏中此些「穴位」亦是關鍵問題,孕婦、肥胖者更不宜亂試。
本港骨科專科醫生蔡森洪更說,市民若感到腳板底痛,以為踏石卵路可刺激血液循環紓緩痛感,便大錯特錯,因為腳底痛可能是筋膜炎的徵兆,亂踏石卵路更會將筋膜受損程度加劇,令炎症更嚴重。
不少人也愛到公園踏踏石卵路,認為可刺激腳底穴道,促進血液循環,但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姚韌敏指出,傳統中醫穴位針灸學上,腳底只有一個穴位,就是位於腳心凹陷處的「湧泉穴」,在此穴位作針灸或指按有助治療血壓高和失眠,亦可作遇溺急救。
7.有足痛、腳部有傷口
4.患慢性病如心臟病、孕妇糖尿病
台常見足底筋膜炎病例
6.腳跟有毛病、患骨刺、扁平足
8.超重
1.孕婦
蔡指出,筋膜炎是5個最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多於40歲以上陸續浮現,正確療法是用藥和接受物理治療,及穿上厚鞋墊保護,而非赤腳踏石。孕妇糖尿病患者更可能踏石卵弄損腳而不自知。
台灣10多年前率先在各大小公園鋪上石卵路,供市民踏足,但台北市多條石卵路近期陸續被拆除。根據當地聯合新聞網,負責管理大型公園的北市公園處長日前明確表示,公園不會再新設石卵路,已有的石卵路也須增設使用警語和說明,待公園更新改造時,石卵路亦會被淘汰。主要原因是石卵路「缺乏醫學與科學的設計依據」,鋪得不好令人踏上時感到腳痛,更會有損健康。
骨科醫生蔡森洪及中醫師姚韌敏補充:
腳底按摩療效無臨床支持
2.患有足底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