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在手指间快速地翻动。
1998年,23岁的张辛(化名)上班后第一次来到财务室。当看到其他人领完工资站在蘸水盒边数钱的样子时,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她有足够的理由乐观——她所在的行业有三亿忠实的刚性消费者,而这个群体还在日益扩大。在西安乃至全国,烟草企业是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包围。向它提供生生不息能量的是“烟草专卖”制度——由于国家对烟草的生产、销售、进出口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专卖许可证制度,这个行业被认为是行政垄断。而垄断造就的利润,通过实行近二十年的“工效挂钩”政策,自然的溜到了人们的手中。
八年过去。张辛现在仍然是西安市某烟草公司配送中心一名普通的职员。而这八年,烟草行业正在发生变化——她抱怨说,烟卖得越来越多,但拿到的工资却不见涨。
但张辛已经很满足——仅凭她目前的收入,那些在其他行业上班的朋友已经望尘莫及。
依旧红火的生活
在这家烟草公司的配送中心,张辛的工龄不是最长,拿的钱也不是最多。但是在私人圈子里,张辛的收入足够傲视她的丈夫和朋友。
每年,她的银行卡上基本维持将近60000元的收入——这包括基本工资9600元;效益工资约36000元;通讯、交通、菜篮子等各种补贴约4800元;公积金存款约10000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当年的年终奖金。
在西安,这个数字是城市平均工资的三倍。张辛的丈夫,一家民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每个月拿到的薪水是1500——而这已足够他在西安轻松支出日常消费。
如果不是大笔开销,张辛甚至根本不必动用她的工资卡。奖金和福利——张辛从单位里得到最多的最隐形的收入,加上丈夫的收入,足够应付全家日常开支。但这还不止,张辛现在正期待一笔更大的收入——房子。
西安市目前的平均房价是3000元/平米。张辛并非买不起,只是她不愿意买。单位内部流传的消息是,他们即将建设自己的公寓楼——比市场价格低很多。单位也会补贴很大一部分。
即使如此,张辛认为,她还是错过了赚钱的最好时机——在配送中心,那些比张辛早一步跨入烟草行业的人,几乎都曾经历“数钱”时代。
在2000年以前,整个烟草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被批评为“平均主义”和“不规范行为”——他们的薪酬按照政府机关行政职务序列进行管理,相同的职务级别无论在什么岗位都领取相同的收入。张辛说,那时候每个人的收入差别不大,大家所依仗的是无所不在的奖金。
而奖金的来源,正是来自张辛无比留恋的“工效挂钩”政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以来,企业的工资总额,按照一定比例与经济效益挂钩。这给了企业巨大的机会——烟草公司赚取的利润上交税收和国家财政之后,都会留存下一大笔企业资金。一些胆子大、利润多的企业,就可以在工资总额之外,从中抽取一部分奖金发给员工。
1999年,张辛转正。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始对行业内部的收入内部分配制度进行讨论。2000年,全国各省烟草系统开始大规模的工资制度改革——每个人的收入将直接与岗位以及绩效考核挂钩,这被视为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改革。
直到今天,这项改革还在继续。张辛的岗位没有变,她只知道,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好,但发到手的钱却没见多,她更为困惑的是,她在沿海的同事,手里中的钞票却越来越厚。
“地区”和“企业”决定的收入多寡
在公司里,张辛的收入只能说是中等偏下。而在全国烟草行业,这家公司的平均收入,也只能算中等。
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浙江、上海地区的烟草公司。传言当地烟草行业职工的年均收入都在10万以上——而这个数字,张辛认为远远低估,因为没有一个人会说实话。
比较准确的统计数据来自河南。据此前媒体报道,河南省烟草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最高一个月达14000元之多。
事实上,这样的烟草行业内部收入差距,与企业的效益高低直接相关。自从3年前烟草行业实行“工商分离”——各省级烟草公司只管商业销售,不再对烟厂负责以来,地方烟草公司开始兼并淘汰,形成区域性集团。
市场化的改革打破了区域的保护主义,推进了烟草生产环节的集中和垄断。陕西是一个烟草大省,但并不是烟草强省——这些大烟草集团造就的强省分布在沿海地区,那里的高收入,才是张辛和她的同事们艳羡的对象。
“沿海地区高档烟盛行,一箱烟的利润比我们高太多了。”四川绵阳市某烟草局副局长说。前几年,他还是普通科员,每个月就可以拿5000元以上。如今,他升了局长,但收入却减少至4000多元。
“工商分离”,同样造就了另一个行业内的收入差距。在2003年之前,工业和商业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并不明显。一些效益好的卷烟厂,职工收入还有可能比烟草公司更高。当时,限于地方保护主义,烟草公司大多只能出售本地烟。但随着工商分离,烟草公司如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哪个地方的烟利润高,就卖谁的烟。
员工的收入随即发生了变化。湖北襄樊卷烟厂是国内一家老字号烟厂,它从2000年开始减员增效,但职工收入几年来几乎无甚变化。而襄樊市烟草公司现在将家属楼建在了这个城市最昂贵的地段之一。“以年轻人的财力根本无力承受,还是因为单位有钱。”卷烟厂一位老职工说。
对于烟草行业来说,这是改革的大势所趋。而对于活在这个系统的人来说,他们没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地区”和“企业”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多寡。张辛说,在这个行业,收入跟个人能力关系不大。“无论是谁,只要去沿海地区的烟草公司,都能‘赚’到大钱。”
垄断者的前途
不过,并不是所有进入烟草行业的人,都能享受高收入。
张辛所在的公司除了约600名正式职工之外,还拥有将近800名聘用人员——他们是烟草公司的一线人员,收入却比正式员工低好几倍。张辛称之为“零时工”。
由于这个行业特殊的专卖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烟草公司的人事用工都实行“双轨制”——内外聘职工存在明显的身份和收入差异。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7月1日,成都市烟草分公司正式实行《岗位工资制实施方案》。所有内聘职工除了多拿一份“固化工资”之外,其他收入均和外聘员工一样,以岗位价值和贡献作为确定收入的唯一标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工资总额将有所上涨。只不过,以激励员工的手段,在这个行业内部,“事实上,现在想要拿到更多的钱,越来越难了”。而更多的员工认为,工资改革只是表面的,只是新一轮的贫富分化——那些好的岗位,有钱的岗位,他们并没有办法分享。
张辛们可能预计不到的是,收入停止增长只不过是一场更大的风暴的开始——“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中央说,对垄断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要实行双重控制。
因此,一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严厉禁止企业超出工资总额发放奖金;而另一方面,烟草各企业却想方设法在讨价还价中对员工进行额外补偿。
国家烟草专卖局说,工资按职务分配向按岗位分配转变,整个收入分配机制更具公平竞争性和激励性。他们打算,烟草企业以后将全部实行外聘职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但张辛并不害怕。在她这个岗位上,博士和高中生干着同样的事情。对付目前这个工作,张辛觉得自己绰绰有余。而那份收入,自然理所应当。
这个行业的特性给了她足够的信心——烟草行业属于行政垄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烟草仍然将左右着国家财政税收,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命脉。
数据显示,2005年,烟草行业全年实现工商税利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14%。而自1994年到2001年,烟草累计上交消费税3566亿元,占同期全国消费税总额的62.0%;行业的税收更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强。
得益于制度,国家才应该是所获利益的集大成者。但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怎样才能及时上缴国家而不是成就行业暴利和高收入;WTO冲击之下,中国烟草工业如何从无效的垄断走向有效的与外烟抗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最现实的问题。
1991年,当我国通过《烟草专卖法》的时候,全世界有71个国家实行专卖制度。但到2001年,只有不到20个国家和地区在继续实行。而中国,仍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