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又方o 擣大麻子水和傅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57 又方o 以羊脂煎了摩之, 得青羊脂最良, (集驗方云治人面目身體卒赤黑丹起如疥狀不治日劇遍身即殺人) o 治小兒丹毒方, 擣馬齒莧一握, 取汁飲之, 以滓薄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58 又方o 擣赤小豆五合水和, 取汁飲之一合良, 滓塗五心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59 又方o 濃煮大豆汁塗之良, 差亦無瘢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0 又方o 臘月豬脂和釜下土傅之, 乾則易o 治小兒五色丹方, 擣蒴藋葉傅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1 又方o 豬槽下爛泥傅之, 乾則易o (集驗治卒赤黑丹)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2 又方o 服黃龍湯二合并傅患上o 治小兒白丹方, 燒豬屎灰, 雞子白和傅之良o 治小兒赤丹方, 芸臺葉汁服三合, 滓傅上良, (千金翼云末芸臺以雞子白和塗之) o 治小兒赤丹班駮方, 唾和胡粉從外向內傅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3 又方o 銅鐵屎以豬脂和傅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4 又方o 屋塵和臘月豬脂傅之o 治小兒火丹, 赤如朱走皮中方, 以醋和豉研傅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5 又方o 鯉魚血傅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6 又方o 擣荏子傅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7 又方o 豬屎水和絞取汁, 服少許良o 治小兒天火丹, 肉中有赤如丹色, 大者如手, 甚者偏身, 或痛或癢或腫方, 赤小豆二升末之, 雞子白和如薄泥傅之, 乾則易便差, 一切丹並用此方皆差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8 又方o 生麻油塗之o 治小兒骨火丹其瘡見骨方, 擣大小蒜厚封之, 著足踝者是o 治小兒殃火丹毒著兩?及腋下者方, 伏龍肝末和油傅之, 軋則易, 若入腹及陰, 以慎火草取汁服之o 治小兒尿?丹, 初從兩股起, 及臍間走入陰頭皆赤色者方, 水二升, 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69 又方o 燒李根為灰, 以田中流水和傅之良o 治小兒朱田火丹, 病一日一夜即成瘡, 先從背起漸至遍身如棗大正赤色者方, 濃煮棘根汁洗之, 以成瘡者, 赤小豆末傅之, 未成瘡者, 雞子白和小豆末傅之, 凡方中用雞子者, 皆取先破者用之, 完者無力o 治小兒天?火丹, 病從髀間起, 小兒未滿百日, 犯行路?君,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0 若熱流下令陰頭赤腫血出方o 伏龍肝擣末, 雞子白和傅之, 日三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1 又方o 鯽魚肉 (剉五合) 、赤小豆末 (五合) o 右二味和擣, 少水和傅之良o 治小兒野火丹, 病遍身皆赤者方, 用油塗之o 治小兒茱萸丹, 病初從背起, 偏身如細纈, 一宿成瘡者方, 赤小豆作末以粉之, 如未成瘡者, 雞子白和傅之o 治小兒廢?火丹, 初從足趺起正赤色者方, 以棗根煮汁沐浴五六度o 隱軫第五 (論一首灸法一首右二十九首) o 論曰, 素問云, 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 真氣發散, 又被寒搏, 皮膚外發湊理開毫? 淫氣妄行之則為癢也, 所以有風軫搔癢, 皆由於此, 又有赤軫者, 忽起如蚊蚋啄, 煩癢劇者, 重沓壟起, 搔之逐手起, 又有白軫者赤如此, 赤軫熱時即發, 冷即止? 白軫天陰冷即發, 白軫宜煮礬石汁拭之, 或煮蒴藋和少酒以浴之良, (姚氏治赤軫) o 或煮石南汁拭之食, 或水煮雞屎汁, 或煮枳實汁拭之良, 餘一切如治丹方法, 俗呼為風屎, 亦名風尸o 石南湯治六十四種風, 淫液走人皮中如蟲行, 腰脊強直, 五緩齊急, 手足拘攣, 隱軫搔之作瘡, 風尸身癢卒面目腫起, 手不得上頭, 口噤不得言, 方出第八卷中, 此方但是隱軫宜服之差o 治風癢隱軫, 心迷悶亂方, 天雄、牛膝、桂心、知母 (各四分) 、防風 (六分) 、 乾薑、細辛 (各三分) 、人參 (二份) 、栝樓根、白朮 (各五分) o 右十味治下篩, 酒服半錢匕, 加至一匕為度o 治搔癢皮中風虛方, 枳實 (三升) 、獨活、蓯蓉、黃耆、秦艽 (各四兩) 、丹參、 蒴藋 (各五兩) 、松葉 (切一升)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酒二斗浸六宿, 每服二合, 日二, 稍稍加之o 治風瘙隱軫方, 大豆三升酒六升, 煮四五沸, 每服一盞,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2 又方o 牛膝為末, 酒下方寸匕, 日三, 并治骨疽癩病及瘖?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3 又方o 芥子末漿水服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4 又方o 白朮末酒服方寸匕,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5 又方o 白朮 (三兩) 、戎鹽、礬石 (各半兩) 、黃連、黃芩、細辛、芎藭、 茵芋 (各一兩)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洗之良, 日五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6 又方o 馬藺子、蒴藋、茺蔚子、礬石、蒺藜子、茵芋、羊桃、萹竹 (各二兩)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漿水二斗, 煮取一斗二升, 內礬石洗之,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7 又方o 蒴藋、防風、羊桃、石南、茵芋、芫花、蒺藜、礬石o 右八味各一兩 〔口父〕咀, 以漿水一斗, 煮取五升去滓, 內礬石令小沸, 溫浴之o 治隱軫癢痛方, 大黃、升麻、黃蘗、當歸、防風、芍藥、黃芩、青木香、 甘草 (各二兩) 、楓香 (五兩) 、芒消 (一兩) 、地黃汁 (一升)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半去滓, 下芒消令消, 帛染搨病上, 日四五度o 治舉體痛癢如蟲齧, 癢而搔之, 皮便脫落作瘡方, 蒺藜子 (三升) 、蛇床子、 茺蔚子 (各二升) 、防風 (五兩) 、大戟 (一斤) 、大黃 (二兩) 、礬石 (三兩) o 右七味 〔口父〕咀, 酒四升水七升, 煮取四升去滓, 內礬石, 帛染拭之o 治風瘙腫瘡癢在頭面, 大黃搨洗方, 大黃、芒消 (各四分) 、 莽草 (二分一作甘草三兩) 、黃連 (六分) 、黃苓 (八分) 、蒺藜子 (五合) o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去滓下消, 以帛染搨之, 日一度, 勿近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8 治風瘙隱軫方o 蛇床子(二升) 、防風 (二兩) 、生蒺藜(二斤)o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拭病上, 日三五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79 治身體赤隱軫而癢, 搔之隨手腫起方o 莽草 (二分) 、當歸、芎藭、大戟、細辛、芍藥、芫花、蜀椒、附子、 躑躅 (各四分) 、豬膏 (二升半)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酒漬藥一宿, 豬膏煎之, 候附子色黃膏成, 去滓以傅病?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0 青羊脂膏, 主風熱赤軫, 搔之逐手作瘡方o 青羊脂 (四兩) 、甘草、芍藥 (各三兩) 、白芷、寒水石、防風、黃芩、白及、 黃蓍、升麻 (各四分) 、百膏 (一升) 、竹葉 (切一升)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先以水八升煮石膏竹葉, 取四升去滓, 浸諸藥, 以不中水豬脂二升合煎,膏成傅病上良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1 治風搔隱軫方o 石灰淋取汁洗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2 又方o 白芷根葉煮汁洗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3 又方o酪和鹽熟煮摩之,手下即消良妙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4 治隱軫百療不差者方o 景天一斤, 一名慎火草, 細擣取汁傅上, 熱灸手摩之再三度差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5 又方o 芒消八兩水一斗, 煮取四升, 適寒溫, 綿拭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6 又方o 黃連 (切) 、芒消 (各五兩) o 右二味以水六升, 煮取半去滓, 洗之, 日四五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7 治風搔隱軫, 心迷悶亂方o 巴豆二兩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故帛染汁拭之, 大人小兒加減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8 又方o 礬石二兩末, 酒三升漬令消, 帛染拭病上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89 又方o 吳茱萸苡一升酒五升, 煮取一升半, 帛染拭病上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90 治暴氣在表攻皮上隱軫作瘡方o 煮槐枝葉洗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91 治小兒患隱軫入腹體腫強而舌乾方o 蕪菁子末, 酒服方寸七,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92 又方o 車前子作末粉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93 又方o 蠶沙二升水二升煮去滓洗之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
94 又方o 鹽湯洗了, 以蓼子挼傅之o 舉體痛癢如蟲齧癢而搔之, 皮便脫落作瘡, 灸曲池二穴隨年壯, 發即灸之神良o 瘭疽第六 (論一首方十五條) o 論曰, 瘭疽者, 肉中忽生點子如豆粒, 小者如黍粟, 劇者如梅李, 或赤或黑或青或白, 其狀不定, 有根不浮腫, 痛傷之應心, 根深至肌, 經久便四面悉腫皰, 黯熟紫黑色, 能爛壞筋骨, 若毒散, 逐?入藏殺人, 南人名為榻著毒厚肉處即割去之亦燒鐵烙之, 令焦如炭, 或灸百壯, 或飲葵根汁, 或飲藍青汁, 若犀角汁, 及升麻汁竹瀝黃龍湯等諸單方治, 專去其熱取差, 其病喜著十指, 故與代指相似, 人不識之, 呼作代指, 不急治之, 亦逐?上入藏殺人, 南方人得之, 皆斬去其指, 初指頭先作黯?, 後始腫赤黑黯, ?痛入心是也o 代指者, 先腫?熱痛, 色不黯緣爪甲邊結膿, 劇者爪皆脫落, 此謂之代指病也, 但得一物, 令藥汁搨漬之佳, 若熱盛服漏蘆湯及搨漬之, 傅升麻膏亦可, 針去血不妨洗漬塗膏也, 復有惡肉病者, 身上忽有肉如赤豆粒, 突出便長, 推出如牛馬乳, 上如雞冠, 不治自長出不止, 亦不痛癢, 此由春冬時受惡風入肌?中, 變成此疾, 治之宜服漏蘆湯, 外燒鐵烙之, 日日為之令焦盡, 即以升麻膏傅之, 積日乃差o 又有赤?病, 身上忽有赤?絡起隴聳如死蚯蚓之狀, 看之如有水在?中, 長短皆逐?所處, 此由春冬受惡風入絡?中, 其血肉瘀所作也, 宜五香蓮翹湯, 及竹瀝等治之, 刺去其血, 仍傅丹參膏, 亦用白雞屎塗之良o 惡核病者, 肉中忽有核累累如梅李核, 小者如豆粒, 皮肉?痛壯熱?索惡寒是也, 與諸瘡根瘰?結筋相似, 其瘡根瘰?因瘡而生, 是緩無毒, 惡核病卒然而起, 有毒 若不治入腹煩悶殺人, 皆由冬月受溫風, 至春夏有暴寒相搏, 氣結成此毒也, 但服五香湯主之, 又以小豆末傅之, 亦煮湯漬時時洗之, 消後以丹參膏傅之, 令餘核摠消盡, 凡惡核初似被射工毒無常定處, 多惻惻然痛, 或時不痛, 人不痛者便不憂, 不憂則救遲, 遲治即殺人, 是以宜早防之, 尤忌牛肉雞豬魚馬驢等肉, 其疾初如粟米, 或似麻子, 在肉裏而堅似皰, 長甚速, 初得多惡寒須臾即短氣, 取吳茱萸五合作末o 水一升和之絞取汁頓服之, 以滓傅上, 須臾服此汁, 令毒散止, 即不入腹也, 入腹則致禍矣, 切慎之o 凡?病喜發四肢, 其狀赤?起如編繩, 急痛壯熱, 其發於腳, 喜從?起至踝, 亦如編繩, 故云?病也發於腎喜著腋下, 皆由久勞, 熱氣盛為濕涼所折, 氣結筋中成此病也, 若不即治其久潰膿亦令人筋攣縮也, 若不消潰其熱氣不散多作?病, 漏蘆湯主之, 瀉後鋒針數針去惡血, 氣針瀉其根, 核上傅小豆末, 取消為度, 又用治丹法治之, 亦用治癰三味甘草散傅之, 若潰傅膏散如癰法o 惡核?病瘭疽等多起嶺表, 中土甚少有, 南方人所食雜類繁多, 感病亦復不一, 仕人往彼深須預防之, 防之無法, 必遭其毒, 惟須五香湯小豆散吳茱萸皆是其要藥o 凡附骨疽者, 以其無破 (外臺作故) o 附骨成膿, 故名附骨疽, 喜著大節解中, 丈夫產婦喜著?中小兒亦著脊背, 大人急著者, 先覺痛不得動搖按之應骨痛經日, 便覺皮肉漸急, 洪腫如肥狀是也, 小兒纔手近便大啼呼, 即是肢節有痛喉也, 大人緩者先覺肌烘烘然, 經日便覺痛痺不隨, 小兒四肢不能動搖, 亦如不隨狀, 看肢節解中若有肌烘烘處, 不知是附骨疽, 令?身成腫不至潰, 體皆有青黯, 大人亦有不別, 呼為賊風風腫, 不知是疽也, 凡人身體患熱, 當風取涼, 風入骨解中, 風熱相傅, 便成附骨疽, 其候嗜眠沈重, 忽忽耳鳴, 又秋夏露臥為冷所折, 風熱伏結而作此疾, 急者熱多風少, 緩者風多熱少, 小兒未知取o 風冷, 何故而有此疾, 由其血盛肌嫩, 為風折之, 即使凝結故也, 凡初得附骨疽? 即須急服漏蘆湯下之, 傅小豆散得消, 可服五香連翹湯, 方在癰疽條中o 凡賊風, 其人體卒無熱, 中暴風冷, 即骨解深痛不癈轉動, 按之應骨痛也, 久即結痛或結瘰?, 其附骨疽久即腫而結膿, 以此為異耳, 若治附骨作賊風, 則增益病深膿多, 若治賊風作附骨, 即加風冷遂成瘰?偏枯攣曲之疾也, 療之為效? 都在其始耳, 此非天下至精, 其孰能與於此, 若候附骨與賊風為異者, 附骨之始, 未腫但痛而已, 其賊風但痛不熱, 附骨則其上壯熱, 四體乍寒乍熱, 小便赤大便澀而無汗, 若得下卻熱并開發湊理便得消也, 縱不消盡, 亦得浮淺近外? 凡賊風但夜痛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轉, 痛處不壯熱, 亦不乍寒乍熱, 多覺身體索索然冷, 欲得熱熨痛處即小寬, 時o 復有汗出, 此為賊風證也, 宜針灸熨?諸服治風藥即愈, 方在風條中o 又有風熱毒相搏為腫, 其狀先腫上生瘭漿如火灼處, 名曰風熱毒, 治之一如丹法o 又有洪燭瘡, 身上忽生瘭漿如沸湯灑, 劇者偏頭面, 亦有?脅腰腹腫緩通體如火湯灼瘭起者是也, 治之法, 急服漏蘆湯下之, 外以升麻膏傅之, 其間傅升麻膏若無效, 一依傅丹方, 凡熱瘡起便生白膿黃爛, 瘡起即淺, 但出黃汁名肥瘡o 浸淫瘡者, 淺搔之曼延長不止, 搔癢者, 初如疥, 搔之轉生汁相連者是也o 瘑瘡者, 初作亦如肥瘡, 喜著手足, 常相對生, 隨月生死, 痛癢拆裂, 春夏秋冬隨差劇者是也o 有人癰餘瘡, 敗為深疽者, 在?脛間喜生瘡中水惡露寒凍不差, 經年成骨疽, 亦名胻瘡, 深爛青黑, 四邊堅強, 中央膿血汁出, 百藥不差, 汁潰好肉處皆虛腫? 亦有碎骨出者, 可溫赤龍皮湯漬 (方見下卷腸癰篇) o 夏月日日洗, 冬天四日一洗, 青肉多可傅白?茹散, 食卻惡肉, 可三日傅之止, 候長傅家豬尿散得差止, 取豬屎燒灰末如粉, 致瘡中令滿, 白汁出吮去, 隨更傅之差止, 碁更青肉, 復著白?散, 如前法家豬散取平復, 凡骨疽百療不差者 可瘡上以次炎之, 三日三夜便差, 如瘡不差, 差而復發, 骨從孔中出者, 名為骨? 取先死烏雌雞一隻, 去肉取骨, 熬焦如炭, 取三家牛棓木刮取屑, 三家甑?各一兩 皆燒成炭, 合導瘡中碎骨, 當出數片差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二 (丁腫癰疽) 183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