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医书」的时代以后,我国医学便不断在进步发展之中,治疗技术也慢慢地体系化,同时基础理论也渐渐出现完整性。其中被后世称为我国医学泰斗的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在西汉末期所完成的,它可说是集结了过去医学思想的大成,而书名则冠上中国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而其真正的作者不详。
与「黄帝内经」齐名的是「伤寒论」,这是西汉末期的医圣张仲景所编成的。「黄帝内经」主要是以描写经络理论与阴阳五行等的基础理论书,而「伤寒论」则是以脉诊治病为基础,共分为六大类,并将药物疗法体系化,是一本很实际的医学典籍。
虽然「伤寒论」是一本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书,但此书至今仍未失去其威力。如葛根汤、芍药甘草汤等现代中医常用的代表处方。早在「伤寒论」书中已有详细的记载。
目前中医学界仍奉「伤寒论」为金科玉律,并逐渐由这些基础医学中,进一步研究出较符合科学要求、因应时代的处方。
过去民间将此我国传统医学称称汉医,所用的药为汉药,而现在则改称中医及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