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蜈蚣吗?蜈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蜈蚣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蜈蚣的简介
【别名】蝍蛆、吴公、天龙、百脚、百足虫、千足虫
【来源】药材基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的全体。采收和储藏:人工饲养的蜈蚣,一般在7-8月采收;野生蜈蚣在夏季雨后根据栖息环境翻土扒石寻捕。捕后,先用沸水烫死,取长宽和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凋插入蜈蚣的头部下颚,另一端插入性端,借竹片的弹力,使蜈蚣伸直展平。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1、少棘蜈蚣,成体体长110-140mm。头板和第1背板金黄色,自第2背板起墨绿色或暗绿色,末背板有时近于黄褐色,胸腹板和步足淡黄色。背板自4-9节起,有两条不显着的纵沟。腹板在第2-19节间有纵沟。第3、第5、第8、第10、第12、第14、第16、第18、第20体节的两侧各具气门1对。头板前部的两侧各有4个单眼,集成左、右眼群颚肢内部有毒腺;齿板前缘具小齿5个,内侧3小齿相接近。步足21对,最末步足最长,伸向后方,呈尾状;基侧板后端有2小棘;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有1棘;背面内侧有1棘和1隅棘;隅棘顶端有2小棘。
2、多棘蜈蚣,本种与少棘蜈蚣是两个近似的地理亚种。在形态上大体相似,主要区别是:个体较大;尾足的前股节背面内侧棘数、腹面外侧棘数、腹面内侧棘数均较少棘蜈蚣为多;颚肢齿板的齿数亦多。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
蜈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蜈蚣的禁忌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蜈蚣的选方
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爆,并去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三纸裹爆,一生用),半夏、白英各五钱。通为末,人面少许。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日一服。 (《世医通变要法》)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④治惊病: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干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⑧治瘰疠溃疮:茶、螟蚁。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⑨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 白矾(皂子大),雷丸-。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敷之。(《本草衍义》)
⑩治蛇头疗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11)治蛇头疗: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
(12)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13)治酵耳出脓:蜈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14)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 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15)治痔疮疼痛: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捐方》);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
(16)治风癣:大娱船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
(17)治蛇咬:白英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 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18)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撤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扩展阅读:蜈蚣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区,喜欢在温暖的地方。以小型昆虫及其卵等为食。2、栖息于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岩石间,或朽木及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很广,主要以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等地产量较多。2、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