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属虻科昆虫,喜爱舐吸家畜血液,遍布全国各地。那么虻虫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虻虫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虻虫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虻虫的简介
【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
【来源】药材基源:为虻科恬动物华虻及其同尾多种昆虫和黄虻属双斑黄虻的雌性全体。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洗净,晒干。
【原形态】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黄棕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有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的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较雌虫稍大,仅腹部呈圆锥形。
2、双斑黄虻,雌虫体长13-17mm,黄绿色。眼大型,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前额黄色或略带淡灰色。触角橙黄色,第3节有明显钝角突。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黄灰色,多金黄色毛及少数黑毛。背板两侧具大块黄色斑,腹板灰色。雄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
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破血通经;逐瘀消症。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少腹蓄血;症瘕积块;跌打伤痛;痈肿;喉痹
虻虫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或调搽。
虻虫的禁忌注意
气血虚者、孕妇及月经期均禁服。
虻虫的选方
①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
②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
③治踠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方》)
④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扩展阅读:虻虫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雌虫吸食牛、马等动物血液,雄虫不吸血,吸食植物汁液。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2、成虫白日活动,喜强烈阳光。雌虫吸食牲畜的血液。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2、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华东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