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l—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此外,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弛,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由于含有乙醇而对人体有兴奋作用。情绪抑郁引起痛经者适当喝点儿葡萄酒,能够起到舒畅情绪、疏肝解闷的作用,使气机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又能起到温阳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在一般情况下,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而有小腹部轻度的坠胀感,这是正常的,并非病理性的。但是当疼痛严重,甚至到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并需要服药的时候,就属于病理状态了,医学上称之为痛经。因为生殖器官病变引起的痛经,叫继发痛经。生殖器官未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叫原发痛经。
原发性痛经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或未婚、未孕的女性,可能的病因是子宫内膜和血液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造成的,治疗的方法只能是在月经来潮的时候服用含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的药物,如消炎痛或乙酰水杨酸,以缓解症状。继发性痛经的病因较复杂,如子宫颈狭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分泌异常或盆腔炎等,都可以引起痛经。需要进行系列的检查才可以确定原因。
原发性痛经一般对生育没有影响。有的继发性痛经就会对生育产生影响,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分泌异常等。很多大医院的妇产科都可以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建议你仔细地查找病因,对症治疗。痛经的饮食调养原则 一、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E类食品。合理营养的要求,主要是指食物中应该含有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它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等七大营养素。维生素E有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和肌肉代谢的作用,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麦胚、蛋黄、豆、硬果、叶菜、花生油、香油等,痛经患者应多吃些此类食物。
二、根据痛经不同表现的辨证需要,分别给予温通、顺气、化瘀、补虚的食品。寒凝气滞、形寒怕冷者,应吃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雀肉、雀蛋、海马、栗子、荔枝、红糖、生姜、小茴香、花椒、胡椒等。气滞血瘀者,应吃些活血通气的食物,如芹菜、荠菜、菠菜、香葱、香菜、空心菜、生姜、胡萝卜、枳实、橘子、橘皮、佛手、香蕉、苹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吃些补气、补血、补肾之品,如鸡、乌骨鸡、鸡血、猪瘦肉、猪肝、猪血、牛肝、羊肉、鹿血、蛋、奶、鱼、鳝鱼、鳖肉、海参、鲨鱼、核桃仁、荔枝、桂圆、大枣、桑椹、枸杞子、山药等。
三、可适当喝酒。酒类温阳通脉、行气散寒、适当喝些米酒、曲酒或酒酿等,可起散瘀缓痛的作用,对防治痛经有利。
缓解女性痛经的食疗方法
1、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
具有通经、止 痛经 、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2、乌豆蛋酒汤:
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