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潮汕地区,男,38岁。因腹胀、纳差、咳嗽、尿少、低热、乏力、消瘦、周身酸痛两月余,于1997年8月就诊。查体:恶病质,蛙状腹。血清球蛋白、IgG、补体C3、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68mm/1h。X线胸片示:右下肺盘状肺不张,左胸少置积液。超声检查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中量腹水。腹部CT示:肝左叶内可疑包膜下结节状病灶。腹水为渗出液,PPD试验阴性。予抗炎、护肝、利尿治疗,症状反复。X线胸片表现多变,呈渗出性改变、胸膜增厚、团块状影等。同年9月出现左侧腹部隐痛并肿块形成。超声检查示:肝大,左上腹4.7cm×0.6cm增强回声,无包膜,考虑腹壁恶性占位性病变。10月该肿块及腹水消失,发现双胁部、左下腹多发黄豆大至鸽蛋大肿块。行左下腹肿块活检,见肿块位于腹直肌前鞘深面,质韧,无包膜。术后3天突发左阴囊肿痛,左精索增粗、压痛。肿块病理检查回报:送检物为纤维脂肪组织,有散在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呈进行性增高,9月28日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3.338×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追问病史,诉发病前10天曾在武汉食用腌蟹。至此,诊断始疑及肺吸虫病。浓集法查晨痰,发现肺吸虫卵,确诊为卫氏肺吸虫病。予吡喹酮口服,剂量75mg/kg。d-1,分3次口服,连服2天 。服药次日食欲见增,腹胀减轻,1个月内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0kg,随访4个月无不适。(广东省汕状市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吴宝安:肺吸虫病一例延误诊治报告 临床误诊误治 Vol.12 No.3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