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腮腺结核比较罕见,上海市统计表明,占全身结核病的0.05%,占肺外结核的0.94%[1]。本组以青年人多见(71.4%),男:女为6:1,与国内文献报道不一致[2],这可能与样本来源不同及样本数量少有关。
本组7例误诊原因主要是单纯腮腺结核缺乏结核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早期不易诊断。本组均以腮腺肿物就诊,除1例局部疼痛外,无其他任何症状,且均无肺结核及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2 讨论
腮腺结核七例误诊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8~22岁5例,40岁以上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40天,最长2月余。均否认结核病史。
1.4 手术所见及预后 本组7例均行腮腺肿块摘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腮腺实质、腮腺包膜内各2例,腮腺包膜外3例,均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包块。术后病理诊断:增殖型结核伴干酪样坏死4例,干酪型结核3例。确诊后均行抗结核治疗,方案为2 SHRA/4 HR或2 HRZE/4 HR规则治疗。随访1.5~2年,无复发。
1.3 辅助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3例,血常规均正常,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腮腺恶性肿瘤2例,腮腺良性肿瘤5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以单侧腮腺肿块就诊,肿块以耳垂为中心,隆起呈球形或椭圆形,中等硬度,生长缓慢。但无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触诊时肿块界限清楚且活动。
1 临床资料
腮腺结核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我院自1998年2月~1999年1月收治7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腮腺结核,均曾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为使腮腺结核得以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应提高腮腺区肿物鉴别诊断水平。临床表现虽无结核中毒症状,无结核病史,但仍不能排除结核的可能,需作进一步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结核免疫复合物检测、针吸活检、涂片抗酸染色、结核PCR等检查,对少数难以确诊者可行手术探查,以尽早明确诊断。一般认为,单纯腮腺结核的原发感染灶可能仍在肺部,经血液传播到腮腺。为防止其他器官再复发结核病,即使将腮腺肿物完全摘除,也应予以规范化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