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在温暖阳光下小声交谈的体验者和hiv感染者,本报记者再次想起了“2005年体验昆明”的主题语“理解构建和谐社会”,心中涌起一股理解、感激的暖流……
“我们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可怕与十恶不赦,我们也是普通人!”昨日,6名体验者与4名hiv感染者促膝交谈,感受他们遭遇的异样目光,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痛楚与无奈,体味他们在治疗中遇到的关怀和理解。交谈中,6名普通市民与4名hiv感染者的距离在拉近,在他们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在欢笑声中,他们同坐在一张饭桌,互相夹菜盛饭,彼此关怀与问候,这顿午餐如同一次家常便饭温暖快乐。
自本报发出本站体验活动的报名启事后,本报短信平台在几天持续火爆,众多普通市民踊跃报名的同时,还迫不及待地发来问候短信,向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表达关怀之情。在这些短信中,我们看到了关怀、理解和鼓励,看到了温馨的 ) (笑脸符号),这些报名者中有学生、职员、军人,还有医务工作者,他们都说,对于遭遇艾滋病魔的普通人,真诚、理解和支持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用理解驱逐恐惧、让爱心消释冷漠——昨日上午9点30分,在冬日灿烂温暖的阳光下,6名昆明普通市民带着微笑、理解与关怀,来到云南省戴托普药物依赖康复治疗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与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真诚握手!
“可怕、死亡、隔离、不道德”,不能否认,每当提起艾滋病,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总是这些词汇,其中隐含的则是恐惧、漠视和歧视。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坚守承诺”,这标志着全球抗艾重点已转移到实现《艾滋病承诺宣言》,而《艾滋病承诺宣言》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承诺减少对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尊重他们,向他们提供关怀。这一承诺不仅针对政治领袖和公众人物,同时针对我们所有的人--在抗击艾滋病的斗争中,每个普通人都能发挥作用。
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本报将“2005体验昆明”大型互动活动的第五站,设在了云南省戴托普药物依赖康复治疗中心,让普通市民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与他们共同面对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