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0年前发现 HIV艾滋病毒以来,人类已经进行过许多研发有效疫苗的尝试。但迄今的所有试验都遭受失败。寻找治疗药物似乎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就让康网小编来对艾滋病疫苗介绍一下吧。
艾滋病疫苗
1984年4月23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传遍世界:美国卫生部长玛格丽特·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宣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 )肿瘤病毒学实验室主任罗伯特·盖洛(Robert Charles Gallo)发现了导致免疫系统缺陷的病原体艾滋病病毒。不仅如此,赫克勒还大胆预言:两年之内将找到能够防止艾滋病毒感染的疫苗。
但迄今全世界仍然在等待HIV病毒疫苗。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约34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而且感染人数还在以每天6000人的速度增加。国际预防艾滋病联盟 (AVAC)负责人沃伦(Mitchell Warren)最近向德国之声表示,"特别是在艾滋病肆虐的一些非洲国家,如果能有疫苗,将对控制病毒在人体内的扩散有很大帮助。医生和艾滋病研究员耶格( Hans Jäger )也表示: "如果我们可以使用抗HIV病毒的疫苗当然好,但我们现在没有,看来不久的将来也不会有。"
研究出抗艾滋病的疫苗之所以很难,主要是因为HIV病毒可以很快适应疫苗。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耶格对疫苗的研究几乎不抱希望。他说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 100多次研究,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据艾滋病疫苗推广联盟AVAC称,全世界范围内研究试验的疫苗多达30种。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常常耗资巨大:大型临床试验的预算资金高达5000万美元不足为奇,有时甚至更多。在泰国的研究就超过1亿美元。
目前巴西正在积极研制一种名为HIVBr18 的疫苗。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对大白鼠和恒河猴的试验已经取得"积极成果"。
这里所指的不是一种预防疫苗,而是所谓的治疗性疫苗。耶格尔认为研制这种疫苗很有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和其他艾滋病药物一起用,这种疫苗可以有效战胜病毒。
因此耶格认为,如果不是把资金投入预防疫苗的研究而是用于治疗药物的研究中效果将更好。他说,在过去的30年中,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确实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 "全球已经有超过20名艾滋病患者治愈。 "耶格说, "所以说,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患者都有治愈的可能性。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可以扩大治愈的群体。但是我认为,在找到疫苗之前,我们将先找到治愈的办法。 "
扩展阅读:哪些异常信号要谨防艾滋病?
一、艾滋病发病初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在被感染后的3—4同,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痛、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丘疹等。
二、以上症状持续2—3周后可自行缓解,艾滋病患者进入一个相对健康症状的潜伏期。
三、随看病情的发展,艾滋病患者可有发热、疲倦乏力、腹泻的症状,并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
四、随着艾滋病病毒的侵入,患者会先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行走困难、记忆障碍和肢体瘁痪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