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企业冷遇
与汪卫东的振奋不同,中医药企业却对政策普遍冷淡。
王英新是哈药中药二厂副总工程师,他是记者采访人士中为数不多把十条扶持政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的人,“看完之后,我很失望,都未能说明如何落实,还是再等等细则吧。”王英新说。
医药行业证券分析师李鹰鹏也注意到,5月8日面世的《意见》在企业冷淡之余,同样未能在资本市场获得投资者的亲睐。
“医药企业本来就是金融危机中的抗危机行业,股票价格上涨空间已经不多,其次,扶持政策实在过于空洞。”李鹰鹏说。
他认为,在此次出台的《意见》中对医药企业最实惠的可能是“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
然而,业界人士显然对这一“宠爱”并不买账。
“进入基本药物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是专家关门搞?为什么不透明点儿?”湖北亿雄祥瑞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鹤说,原定于4月底就出台的基本药物目录至今未面世,很是让他失望。
而在上述哈药集团人士看来,之所以政策不受企业待见,原因之一在于这些扶持政策出台之前,并未广泛征求企业意见。
“我还是从网上看到的信息,既然是针对行业的扶持政策,为什么不听听我们的意见呢?”不少记者采访的中药企业,均表示,企业未收到过就扶持政策征求意见的通知。
净化行业
不过在张志杰看来,有政策总比没政策好。“发展中医院,至少间接上有了扩大中药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张志杰说。
数据显示,八成的药品销售能在医院完成,而中医院的发展自然利好中药企业。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集团副总经理方广均告诉记者,他比较看重《意见》中“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的提法。
他以复方丹参片给记者举例:全国有500多家生产厂家,很多企业生产时都使用了最原始的方法,使用的药材可能也不够地道,这样的中药价格低,但是疗效也低,中医药扶持政策中有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提法,培育大企业,这个很有现实意义。不过,他表示,“如何鼓励”的路径尚未清晰。
一种产品生产厂家如此众多,原因在于行业门槛过低。而中医药行业的门槛低早已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低门槛导致的过度竞争也给用药安全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