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蜗牛吗?蜗牛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蜗牛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蜗牛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蜗牛的简介
【别名】仆累、小牛螺、黄犊、蚹赢、蜗赢、蜾赢、彘赢、陵螺、山蜗、瓜牛、彘牛、负壳蜒蚰、海羊、蜒蚰赢、士牛儿、负壳蛞蝓、天螺、天螺蛳、无靥螺、肌母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蜗牛科动物同型巴蜗牛、华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全体。采收和储藏:在夏、秋季捕捉活蜗牛,静养以排出粪便,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鲜品先用瓦焙干。
【原形态】1、同型蜗牛,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厚而坚固,全体扁球形。高12mm,宽16mm。有5-6个螺层,体螺层膨大,其高度 为全部壳高的3/4;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光滑,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淡灰色。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常有一条暗褐色色带。壳口呈马蹄形,脐孔小而深,呈洞穴状。
2、华蜗牛,贝壳中等大,壳质薄而坚实。全体呈低圆锥形,高10mm,宽16mm。有5-5.5个螺层,螺旋部低矮,略呈圆盘状,壳顶尖,缝合线明显。壳面黄褐色或黄色。体螺层极膨大,其周缘具有一条淡褐色色带。此外,在各螺层下部靠近缝合线处也有一条颜色较浅的色带。壳口椭圆形,其内有条白色瓷状的肋。脐孔呈洞穴状。
蜗牛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镇惊;消肿。主风热惊痫;小儿脐风;消渴;痄腮;瘰疬;痈肿丹毒;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蜗牛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或焙干研末,1-3g。外用:适量,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蜗牛的禁忌注意
1、不宜久服。
2、《纲目》:畏盐。
3、《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宣用,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蜗牛的选方
①治小儿用胎热撮口: 蜗中子一十枚(去壳细研如泥),莳萝末半分。上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圣惠方》)
②治消褐引饮不止: 一、蜗牛十四枚,形圆丽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海上集验方》)二、蜗牛(焙)二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榴叶汤下。(《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 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 (《简易方论》)
④治小便不通: 蜗牛五钱。水煎,曰服三次。《吉林中草》
⑤治血热冲肺,鼻出血不止: 蜗牛(焙干)一分,乌贼鱼骨半钱。上二味,捣研为散,含水一口,XU一字入鼻内。(《圣济总录》蜗牛散)
⑥治喉痹: 一、蜗牛绵裹,水浸含咽。 (《纲目》)二、蜗牛七枚,白梅三枚(取肉)。 同研烂,绵裹如枣核大,含咽。(《圣惠方》)
⑦治无名肿毒: 鲜蜗牛一两,马齿苑一两,陈石灰一两。共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⑧治疗毒: 蜗牛适量,捣碎,敷患处。 (《吉林中草药》)
⑨治瘰疠未溃: 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 (《世医得效方》)
⑩治瘰疠,溃与未溃,皆可贴: 蜗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晒干,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猪骨髓调,用纸花量病大小贴之。 (《三因方》蜗牛散)
(11)治发背: 蜗牛一百个,活者。 以一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调敷,以鸡朝扫之疮上,日可十余度。(名姚僧坦集验方》)
(12)治烂脚: 蜗牛一个。放冰片少许于壳内后,用此蜗牛水搽。 (江西《草药手册》)
(13)治耳腮ZHA肿及喉下诸肿: 蜗牛同面研敷之。 (《纲目》)
(14)治眼热生淫肤赤白翳 生蜗牛二枚。纳少许朱砂末于中,微火上炙令沸,以绵换取,以敷眼上,数敷。 (《圣惠方》)
(15)治痔疮: 蜗牛一枚,麝香三分。用小砂合子,盛蜗中,以麝香掺之,次早取汁,涂痔处。 (〈济生方》蜗牛膏)
(16)治脱肛: 蜗牛一两,诃子五钱。焙干,研细末,用猪油调匀,敷患处。 (《吉林中草药》)
(17)治蜈蚣咬: 蜗牛挎取汁,滴入咬处。(《圣惠方》)
(18)治耳聋: 蜗牛子一分,石胆一分,钟乳一分。同细研,用一瓷瓶盛之,以炭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研入龙脑少许,每用油引药少许入耳。(《圣惠方》)
扩展阅读:蜗牛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灌木丛、代矮草丛、农田及住宅附近阴暗潮湿地区。主要以植物茎叶、花果及根为食。是农业害虫之一,也是家畜、家禽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2、生活于阴暗潮湿的墙壁、草丛、矮丛树干,有时也见于山坡草丛中。主食植物的茎、叶等。为害农作物。
【资源分布】1、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2、分布于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