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又称玫瑰疹(蔷薇疹),最多见。约占二期梅毒70%-80%早发型者类似伤寒病的玫瑰疹。为淡红色,大小不等直径约为0.5-1.0cm大小的园形或椭园形红斑,境界较清晰。压之退色各个独立,不相融合,对称发生多先发于躯干,渐次延及四肢,可在数日内满布全身(一般颈面发生者少)。自觉症状不明显,因此常忽略(在温热环境中不易看出在室温较低则明显易见)。发于掌跖者,可呈银屑病样鳞屑基底呈肉红色,压之不退色,有特征性大约经数日或2-3周,皮疹颜色由淡红,逐渐变为褐色褐黄、最后消退。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应用抗梅毒药物治疗后可迅速消退。复发性斑疹通常发生于感染后2-4个月,亦有迟于6个月或1-2年者皮损较早发型大,约如指甲盖或各种钱币大小,数目较少呈局限性聚集排列,境界明显,多发于肢端如下肢肩胛、前臂及肛周等处。本型经过时间较长如不治疗,则消退后可反复再发,经过中可中央消退边缘发展,形成环状(环状玫瑰疹)。
二期梅毒的皮肤损害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后者已少见。
二期梅毒在发疹前可有流感样综合征(头痛低热,四肢酸困),这些前驱症约持续3-5日,皮疹出后即消退。
(二)二期梅毒为梅毒的泛发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现前的时期,称为第二潜伏期。二期梅毒疹一般发生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相当于感染后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结进入血行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除引起皮肤损害外尚可侵犯内脏及神经系统。
一期梅毒的诊断依据:①有不洁性交史潜伏期3周;②典型症状,如单个无痛的硬下疳,多发生在外生殖器;③实验室检查:PCR检测梅毒螺旋体基因阳性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硬下疳处取材查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阳性。此三项检查有一项阳性即可。
硬下疳出现一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不痛,皮表不红肿不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破溃,称为无痛性横痃(无痛性淋巴结炎)硬下疳如不治疗,经3-4周可以自愈。经有效治疗后可迅速愈合遗留浅在性萎缩瘢痕。硬下疳发生2-3周后,梅毒血清反应开始呈阳性一期梅毒除发生硬下疳外,少数患者尚可在大阴唇、包皮或阴囊等处出现硬韧的水肿犹如象皮,称为硬性浮肿(Edema Induratum)。如患者同时感染由杜克雷氏嗜血杆菌引起的软下疳或由性病淋巴肉芽肿引起的崩蚀性溃疡,则称为混合下疳。
(一) 一期梅毒潜伏期平均3-4周典型损害为硬下疳(Hard Chancre,Ulcus Durum)开始在螺旋体侵入部位出现一红色小丘疹或硬结,以后表现为糜烂形成浅在性溃疡,性质坚硬,不痛呈园形或椭园形,境界清楚,边缘整齐呈堤状隆起,周围绕有暗红色浸润,有特征软骨样硬度基底平坦,无脓液,表面附有类纤维蛋白薄膜不易除去,如稍挤捏,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为重要传染源。硬下疳大多单发亦可见有2-3个者。以上为典型的硬下疳。但如发生在原有的糜烂裂伤或已糜烂的疱疹或龟头炎处,则硬下疳即呈现与此种原有损害相同形状,遇有此种情况应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硬下疳由于性交感染,所以损害多发生在外阴部及性接触部位,男性多在龟头冠状沟及系带附近,包皮内叶或阴茎、阴茎根部尿道口或尿道内,后者易被误诊。硬下疳常合并包皮水肿有的病人可在阴茎背部出现淋巴管炎,呈较硬的线状损害。女性硬下疳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尿道口、阴阜尤多见于宫颈,易于漏诊。阴部外硬下疳多见于口唇舌、扁桃体,手指(医护人员亦可被传染发生手指下疳)乳房、眼睑、外耳近年来肛门及直肠部硬下疳亦不少见。此种硬下疳常伴有剧烈疼痛,排便困难易出血。发生于直肠者易误诊为直肠癌。发于阴外部硬下疳常不典型应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及基因诊断检测。硬下疳有下列特点:①损伤常为单个;②软骨样硬度;③不痛;④损伤表面清洁。
梅毒 症状有哪些呢?早期与晚期的梅毒 症状有什么区别?身体出现了哪些表现才是属于梅毒 症状呢?